别名 | 头发草 |
汉语拼音 | sha guai z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蓼科植物沙拐枣的根或带果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灌木,高1-1.5m。老枝灰白色,开展;一年生枝草质,绿色,有关节,节间长1-3cm。叶线形,长2-4mm;托叶鞘膜质,极小。花两性,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下部有关节;花被片5,卵形,大小不相等,果期水平伸展;雄蕊12-1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椭圆形,有4棱,花柱4,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宽椭圆形,不扭转或稍扭转,先端急尖,基部狭窄,连刺毛直径约10mm,肋状突起不明显,每一肋状突起有3行刺毛,刺毛稀疏,有分枝,细弱而脆,易折断。花、果期5-7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沙土、沙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期采收,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涩;性微温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尿 |
功效分类 | 渗湿利尿药 |
主治 | 热淋;尿浊;疮疖疗毒;皮肤皲裂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
科属分类 | 蓼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