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hong p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安息香科植物栓叶安息香的叶和根。 |
动植物形态 | 乔木,高4-20m。树皮红褐色或灰褐色,粗糙,嫩枝被褐色星状绒毛,老枝变无毛。叶互生;柄长1-2cm,密被灰褐色或锈色星状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4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仅中脉被星状毛,下面密被黄褐色至灰褐色星状绒毛;侧脉5-12对。花6至多花集成总状花序或狭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6-12cm;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星状毛;小苞片钻形,密被星状毛;花萼杯状,萼齿5,三角形或波状,外面密被星状毛,内面近顶端疏被白色长柔毛;花白色,4-5裂,无毛;雄蕊8-10,较花冠稍短,花丝 上部分离,被星状毛,下部联合成筒,无毛;子房密被毛,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果实近球形或卵状球形,直径1-1.8cm,密被星状绒毛,成熟时3瓣开裂;花萼宿存,包围果的基部。种子褐色。花期3-5月,果期9-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西至四川、云南。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3000m的山地、丘陵地常绿阔叶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叶和根,洗净,根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叶片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椭圆状矩圆形或披针状矩圆形,长7-8.5cm,宽2.0-3.7cm,上面黄绿色或棕绿色,下部叶脉突起,革质。气微,味辛。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性微温 |
归经 | 肝;胃;膀胱经 |
功效 | 祛风湿;理气止痛 |
功效分类 | 祛风药;祛湿药;行气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脘腹胀 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 水熏洗。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贵州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Folium Styracis Suberifoli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tyrax suberifolius Hook.et Arn. |
科属分类 | 安息香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