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du juan hua ye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2-3cm,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mm,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长江流或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 |
生态环境 | 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黄酮类中有红花杜鹃甲和乙,荚果蕨醇(matteucinol)和荚果蕨醇(matteucinol)和荚果蕨甙(matteucinin)[3],还含熊果酸(ursolic acid)和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5]。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参见“闹羊花”条。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酸;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止血;化痰止咳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收涩药 |
主治 | 痈肿疮毒;荨麻疹;外伤出血;支气管炎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10-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分类草药性》:洗风火疮。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血。 |
考证 |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 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 Ignescens Sweet] |
科属分类 | 杜鹃花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