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穿线豆 |
汉语拼音 | yuan jie shan ma huang |
英文名 | beggarweed |
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圆节山蚂蝗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圆节山蚂蝗 草本,高约50m。茎纤细,无毛,基部木质。叶柄长1.4-1.8cm;小叶1枚,近肾形或扁菱形,长1.7-3.4cm,宽3-5.5cm,先端近截形,基部楔形,浅盾状,无毛。总状花序者腋生,圆锥花序者顶生;花梗长8-12mm,果时增长至15mm;花紫色,长约5mm;花萼长约2mm,萼齿三角形;雄蕊10,二体。荚果长12-21mm,宽约4mm,无毛,腹缝线稍缢缩,背缝线深裂,裂片半圆形,具2-4节;果柄长2-3mm。花期10-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多缠绕成团。茎纤细。单叶,肾形或扁菱形,先端截形,基部阔楔形,全缘或微波形,长1.7-3.5cm,宽3-5.5cm;枯绿色;叶柄纤细,长1.4-1.8cm。花序圆锥状或总状,花梗细,长8-12mm。荚果长12-20mm,宽4mm,光滑,腹缝线稍缢缩,背缝线深裂,具2-4节。气微。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苦;凉 |
归经 | 膀胱;肝经 |
功效 | 祛风利尿,止带,止咳 |
功效分类 | 利尿通淋药 |
主治 | 风湿痹症,膀胱炎,白带,咳嗽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膀胱炎、白带。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Desmodii Renifoli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Desmodium renifolium(L.)A.K.Schindl.var.oblatum (Baker ex Kurz) Ohashi[Desmodium oblatum Baker ex Kurz] |
科属分类 | 豆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