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土乌药 |
汉语拼音 | yan hu ji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樟科植物川鄂新樟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川鄂新樟灌木或小乔木,高2-7m。枝褐色,圆柱形。单叶互生;叶柄长0.6-1.1cm;叶片近革质,宽卵或卵状圆形,长4.5-9.7cm,宽2.4-7.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叶脉三出。团伞花序腋生,有或无总梗;花两性,小,有长花梗;花被裂片6,近相等,厚,稍肉质,无花被管;发育雄蕊9枚,第1、2轮雄蕊无腺体,第3轮的在基部有两腺体,花药4室,横行成1排,第1、2轮雄蕊的药室2室内向,2室侧外向;第3轮雄蕊的药室为2室外向,2室侧外向;退化雄蕊3枚;子房上位,葫芦形,无柄,1室,胚珠1枚,花柱极短或缺,柱头微小。浆果状核果,花被裂片宿存,果时花梗上端逐渐增大成漏斗状。花期6-8月,果期9-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东部。 |
生态环境 | 生于岩边、林下、草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四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温 |
归经 | |
功效 | 行气;温中;止痛 |
功效分类 | 行气药;温中药;止痛药 |
主治 | 气滞及寒凝所致的胸腹胀痛;疝气;痛经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Neocinnamomum fargesii(Lec.)Kosterm.[N.wilsonii Allen] |
科属分类 | 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