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粟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 |
汉语拼音 | sun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黑粉菌科真菌粟黑粉菌侵染粟的幼穗所产生的冬孢子粉。 |
动植物形态 | 本菌侵染谷子的花穗全部或部分,被侵害的籽粒比健全粒稍大。厚垣孢子充满子房,外面包着一层由于房壁所形成的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放散出黑褐色的粉末,为冬孢子。冬孢子近球形、卵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平滑,淡黄色至橄榄褐色,直径6-12μm。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台湾、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寄生于粟及狗尾草等植物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季采摘病穗,取下菌瘿,收集冬孢子粉,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1.性状鉴别 菌瘿包于花颖内,卵形或椭圆形,外被灰白色膜。质疏松,膜破裂后,散出众多黑褐色粉末(冬孢子)。气微,味淡,后微苦。 2.显微鉴别 孢子团呈不规则块状,棕褐色,有众多冬孢子。冬孢子类球形、卵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6-12μm,表面光滑,淡黄褐色或橄榄褐色。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苦;温 |
归经 | 脾;胃经 |
功效 | 利尿;消积;除烦 |
功效分类 | 利尿药;消积药;除烦药 |
主治 | 小便不利;消化不良;胸腹满闷;烫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粟奴一名,始载于《纲目》,谓:“粟奴,即粟苗成穗时生煤黑者。”以上所述“煤黑者”与粟穗感染粟黑粉菌所产生的冬孢子粉一致。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Spora Ustilaginis Cramer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Ustilago crameri Koern. |
科属分类 | 黑粉菌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