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风帽羊耳兰 |
汉语拼音 | shuang ye jin qiang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兰科植物大唇羊耳蒜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大唇羊耳蒜,多年生草本。假鳞茎聚生,卵圆形,粗达3cm。叶2枚,膜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5cm,宽2-6.5cm,先端锐尖或略钝;基部骤然收窄为鞘状叶柄,边缘略波状。花葶直立,远高出叶外;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葶具翅;花苞片很小,卵状三角形,长约2mm;花大,浅紫色;萼片相似,狭长圆形,长8-17mm,宽2-3mm;花瓣丝状,等长于萼片;唇瓣倒卵状长圆形,直立,长10-20mm,宽7-12mm,先端圆形并具短尖,边缘全缘,基部无胼胝体;合蕊柱弯曲,长约4mm,近端的蕊柱翅短而圆。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和山西。 |
生态环境 | 生于林下阴湿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止血药 |
主治 | 疖肿;蝮蛇咬伤;小儿惊风;咯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Liparis dunnii Rolfe[L.cucullata Chien] |
科属分类 | 兰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