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绿蟾蜍花、绿叶绿花、仙鹅抱蛋、水竹花 |
汉语拼音 | er xian t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兰科植物香花羊耳蒜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香花羊耳蒜,多年生草本。假鳞茎狭卵形;茎圆柱形,高3-8cm,被鞘。叶2枚,有时3枚;叶片革质,狭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cm左右,宽2-4.3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花葶直立,高出叶外;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序轴稍具翅;花苞片斜生,披针形,比花梗连子房短,长约5mm;花黄绿色;中萼片狭长圆形,长约6mm,宽约2mm,先端稍钝;侧萼片斜长圆形,等长于中萼片而稍宽;花瓣丝状,长6mm;唇瓣倒卵状楔形,长约4mm,宽约3.5mm,先端近截形,中间微凹而具短尖,中下部边缘略具齿;合蕊柱长约2.5mm,近端的蕊柱翅钝圆或钝三角形。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台湾、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苦;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解毒消肿;祛风除湿 |
功效分类 | 解毒消肿药;祛风除湿药 |
主治 | 疮疡肿毒;风寒湿痹;白带;腰痛;咳嗽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植物名实图考》群芳卷之二十九载:“绿叶绿花生云南山中,绿叶对茁,如白反而短。抽矮茎,梢端开花,如群蛙据草,绿背白足,袅袅欲坠。亦可名绿蟾蜍花。”考其附图,应为兰科植物香花羊耳蒜。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Liparis odorata(Willd.)Lindl. |
科属分类 | 兰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