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ban hua shao l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紫点杓兰,陆生植物,高15-25cm。根状茎横走,纤细。茎直立,破短柔毛,在靠近中部具2枚叶。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2.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背脉上疏被短柔毛。花单生,白色而具紫色斑点,直径常不到3cm;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1.5-2.2cm;合萼片近条形或狭椭圆形,长1.2-1.8cm,先端2齿。背面被毛,边缘具细缘毛;花瓣几乎和合萼片等长,半卵形、近提琴形、花瓶形或斜卵状披针形,长1.3-1.8cm,内面基部具毛;唇瓣几乎与中萼片等大,近球形,内折的侧裂片很小,囊几乎不具前面内弯边缘;退化雄蕊近椭圆形,先端近截形或微凹;柱头近菱形;子房被短柔毛。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山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高寒山区林下或草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夏季采挖,洗净,晾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铜(0.1%),锰(0.1%),钛(0.01%),铝(1%),铁(2%),硅(1.2%)。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
归经 | |
功效 | 镇静止痛;发汗解热 |
功效分类 | 镇静止痛药;发汗解热药 |
主治 | 神经衰弱;癫痫;小儿高热惊厥;头痛;胃脘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ypripedium guttatum Sw. |
科属分类 | 兰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