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
英文名 |
|
用药分类 |
内科用药;咳嗽类药
|
作用类别 |
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
药物组成 |
紫菀(制)80g,百部(制)40g,白前80g,陈皮40g,荆芥80g,桔梗80g,甘草40g。
|
性状 |
本品为红棕色液体,气香、味甜、微苦涩。
|
功效 |
止咳祛痰、疏风理肺。
|
主治 |
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略出者。
|
剂型 |
口服液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10ml,日3次。
|
用药禁忌 |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用1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4.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
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不良反应 |
|
制备方法 |
以上七味,取荆芥、陈皮水蒸汽蒸馏4小时,得挥发油、蒸馏后水溶液、药渣,备用。取紫菀、白前、桔梗、百部、甘草五味水煎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及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5℃),待冷至室温后,慢慢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使含醇量达70%,放置1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蔗糖、挥发油、苯甲酸钠,搅拌均匀,加水至1000ml,滤过,分装,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
|
规格 |
10ml/支
|
药理作用 |
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
检查 |
1.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5(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Ⅶ A)。
2.PH值: 应为4.5-5.5(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Ⅶ G)。
3.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Ⅰ J)。
|
鉴别 |
1.取本品10ml,加水10ml稀释,用氨试液调PH为碱性,加氯仿20ml振摇,提取,取氯仿层蒸干,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置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碘-碘化钾、磺化铋钾、碘化汞钾试液,均有沉淀产生。
2.取本品5ml,加入30-60目聚酰胺的小柱上(高20cm,内径1.2cm),用100ml水洗,弃去洗液,用50%甲醇溶液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满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含0.5%氢氧化钠的0.5% 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含量测定项下薄层图谱,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4.取本品50ml,水浴蒸至稠膏状,置100ml圆底烧瓶中,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取乙醇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菀对照药材4g,加乙醇50ml , 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片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u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醚为展开剂,展开15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贮藏 |
|
备注 |
|
处方来源 |
97年新药品种资料汇编
|
标准号 |
|
OTC分类 |
第二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