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
英文名 |
|
用药分类 |
五官科用药
|
作用类别 |
本品为喉痹类非处方药药品。
|
药物组成 |
金银花562.5g,蒲公英750g,野菊花562.5g,紫花地丁937.5g,夏枯草562.5g。
|
性状 |
糖衣片,除去糖衣呈棕褐色。
|
功效 |
清热解毒。
|
主治 |
用于风热型急性咽炎(症见:咽痛、充血、咽干或具灼热感、舌苔薄黄等)、风湿热型肾盂肾炎(症见:尿濒短急、灼热疼痛、头身疼痛、小腹坠胀、肾区叩击痛等)。
|
剂型 |
片剂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4-5片,日3-4次,儿童酌减。
|
用药禁忌 |
1.忌辛辣、鱼腥食物。
2.孕妇慎用。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4.服药3日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不良反应 |
|
制备方法 |
以上五味,取蒲公英268g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蒲公英与其余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乙醇2.5倍量,充分搅匀,静置24小时,滤了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蒲公英细粉及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
规格 |
0.3g/片
|
药理作用 |
经动物试验显示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体外试验可见对常见细菌均有抑菌效应。
|
检查 |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11页)。
|
鉴别 |
1.取本品4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石油醚(30-60℃)20ml,加热回流40分钟,滤过,滤液低温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蒲公英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22: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烘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贮藏 |
|
备注 |
|
处方来源 |
85-92年新药
|
标准号 |
|
OTC分类 |
第二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