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
英文名 |
|
用药分类 |
内科用药
|
作用类别 |
|
药物组成 |
当归338g,川芎338g,白芍270.3g,熟地黄270.3g,钩藤675.7g,鸡血藤675.7g,夏枯草675.7g,决胡子675.7g,珍珠母675.7g,延胡索338g,细辛67.3g。
|
性状 |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
|
功效 |
养血平肝,活血通络。
|
主治 |
用于血虚肝亢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
|
剂型 |
颗粒剂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
用药禁忌 |
有轻度降压作用,低血压者慎用。
|
不良反应 |
偶见药后恶心,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可自行消失。
|
制备方法 |
取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加3倍量70%乙醇回流2小时,回流液另器储存,药渣与其余各药,加水煎煮三次(钩藤第三次煎时放入),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9-1.13(55℃测),加95%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回流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40(55℃)的稠膏,加适量糊精,甜菊素制成1000g,味甜。
|
规格 |
4g/袋
|
药理作用 |
可改善动物软脑膜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缓解血管痉挛,止痛。
|
检查 |
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10页)。
|
鉴别 |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5ml蒸干,残渣加乙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烘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2.取本品1g,加入乙醚20ml,回流提取30分钟,上清液挥干乙醚,残渣以甲醇0.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氯仿-冰醋酸(20∶3∶7∶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烘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3.取本品1g,加水10ml研溶,加氨水碱化至PH10,加二氯甲烷10ml提取,分出二氯甲烷层,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成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0.5g,加10%氨水0.5ml共研,加入二氯甲烷10ml,温浸(40℃)2小时,过滤,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各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无水乙醇(20∶3氨蒸汽饱和)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黄色斑点。
4.取本品5g,研细,加二氯甲烷20ml,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用0.5%氢氧化钠30ml,分三次提取,合并提出取液,加盐酸(1→5)酸化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淡黄色,以二氯甲烷30ml分三次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干,加二氯甲烷0.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决明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加二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含0.5%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5∶1∶1 )的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汽中薰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贮藏 |
|
备注 |
|
处方来源 |
|
标准号 |
|
OTC分类 |
第三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