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
英文名 |
|
用药分类 |
儿科用药
|
作用类别 |
|
药物组成 |
麻黄(密炙)111g,荆芥37g,苦杏仁(炒)83.25g,百部46.25g,紫菀(蜜炙)37g,桑白皮(蜜炙)148g,白前37g,瓜萎仁185g,川贝母18.5g,生石膏370g,知母18.5g,黄芩18g。
|
性状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棕色至棕色粉末;味苦。
|
功效 |
疏风清肺,宣肺止咳。
|
主治 |
用于儿童风热、痰热咳嗽,症见咳嗽、痰黄稠、口渴或兼见发热、恶风、鼻流浊涕等,儿童急性气管炎属上述症候者适用本品。
|
剂型 |
胶囊
|
用法用量 |
口服。4-6岁患儿宜使用0.4g/粒规格胶囊,每次2粒;7-14岁患儿如使用0.4g/粒规格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
用药禁忌 |
中阳不足者慎用,如患儿不便吞服胶囊,可将胶囊打开倒出药粉,温开水送服。
|
不良反应 |
偶见药后轻度胃痛、恶心
|
制备方法 |
麻黄、枳壳、黄芩、川贝母、知母、陈皮各18.5g,苦杏仁、荆芥、甘草、紫菀、白前各37g,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余下各药及磨粉的粗渣水煎三次,加水量分别为7、6、5倍,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50℃)。将此稠膏趁热与上列细粉混匀,干燥,粉碎,过80目筛,分装,制成1000粒胶囊,即得。
|
规格 |
0.2g/粒;0.4g/粒
|
药理作用 |
具有镇咳,祛痰和一定的平喘作用。
|
检查 |
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ⅠL)
|
鉴别 |
1.取样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成束或散在,直径8-14um,壁厚,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嵌晶纤维细长,直径10-24um,壁厚。
2. 取本品质5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ml,再加稀硫酸5ml,于瓶口放一条三销基苯酚试纸,塞紧,置沸水浴上加热30分钟,试纸被熏为淡砖红色。
3. 取本品6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30分钟,随时补充乙醚,保持原体积,滤过,滤液另存备用。药渣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次,每次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水溶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3次,每次20ml,弃去水溶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脂-甲酸-冰醋酸-水(14∶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黑色斑点。
4. 取本品10g,加甲醇6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加稀盐酸2滴,滤过,滤液用醋酸乙酯提取三次,每次25ml,合并醋酸乙酯提取液,回收至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 ul,对照品溶液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水醋酸(2∶1∶0.5)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无水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绿色斑点。
5. 取鉴别3.项下的乙醚提取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1.5g,同法处理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7∶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105℃烘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贮藏 |
|
备注 |
|
处方来源 |
|
标准号 |
|
OTC分类 |
第三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