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
英文名 |
|
用药分类 |
内科用药;头痛类药
|
作用类别 |
本品为头痛类非处方药药品。
|
药物组成 |
白芷90g,川芎22.5g。
|
性状 |
本品为棕黄色的滴丸;具光泽,有特异香气。
|
功效 |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
主治 |
用于头痛风寒淤血阻滞脉络证,症见头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遇风寒诱发或加重。
|
剂型 |
滴丸剂
|
用法用量 |
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6粒,日4次。
|
用药禁忌 |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3日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微恶心,不需特殊处理。
5.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6.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含化时偶有口内麻木感,停药后可消失。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不良反应 |
1.个别患者药后出现轻微恶心欲吐。
2.含化时偶有口内麻木感,停用后可消失。
|
制备方法 |
以上二味分别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O),分别用6倍量85%、4倍量90%的乙醇做溶剂,湿润装筒渗漉,以3ml/kg.分钟的流速收集,将渗漉液在550C以下减压回收乙醇,白芷渗漉液回收至乙醇用量1/20体积,静置收集上层油状物,即得白芷提取物。川芎渗漉液回收至相对密度为1.20-1.30(50℃)的稠膏即得川芎醇浸膏。另将聚乙二醇4000 9.0g与聚乙二醇6000 13.5g置容器内,在85-90℃的油浴上加热熔融,随即加入提取物,并使均匀,然后移入滴丸机贮液瓶,密闭并保温在80-85℃,进行滴制,滴出的滴丸经10-15℃的液体石蜡冷却,沥尽石蜡,制成1000粒,即得。
|
规格 |
30mg/粒
|
药理作用 |
本品对动物有明确的镇静、镇痛作用,对P物质致动物疼痛模型有明确作用。
|
检查 |
应符合滴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K)。
|
鉴别 |
取本品2粒,加氯仿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0.2g,加氯仿5ml室温浸泡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0C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品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贮藏 |
|
备注 |
|
处方来源 |
99年新药品种资料汇编
|
标准号 |
|
OTC分类 |
第二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