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
英文名 | |
用药分类 | 内科用药 |
作用类别 | |
药物组成 | 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藿香等。 |
性状 | 本品为棕红色液体;味辛、微苦。 |
功效 |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
主治 | 用于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
剂型 | 口服液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10ml,日2-3次,饭后服,小儿酌减。 |
用药禁忌 | 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加服其他治疗药物。 |
不良反应 | |
制备方法 | |
规格 | 10ml/支 |
药理作用 | |
检查 | 1.PH值:应为4.0-6.0(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附录44页)。 2.卫生标准:应符合卫生部药品卫生标准的规定。 |
鉴别 | 1.取本品10mL,加乙醚5mL于分液漏斗中,振摇,分取乙醚层,挥干乙醚,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2滴,即显紫色。 2.取本品20mL,加硅藻土2g,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10mL研磨,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加热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粉末2g,加水40mL,置70℃水浴中浸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乙醇2mL加热溶解,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层析法(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附录3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20μL,分别点于同一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20∶1)为展开剂,展干,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20∶1),在105℃烘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贮藏 | |
备注 | |
处方来源 | |
标准号 | |
OTC分类 | 第三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