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xiaoer niu huang ke li
|
英文名 |
Xiaoer niu huang granules
|
标准号 |
WS3-B-2281-97
|
药物组成 |
钩藤120g,僵蚕(麸炒)30g,天麻120g,全蝎30g,黄连30g,大黄30g,胆南星(酒炙)30g,浙贝母30g,天竺黄30g,法半夏30g,化橘红120g,滑石120g,牛黄6g,朱砂10g,麝香1.5g,冰片6g。
|
处方来源 |
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标准1997年
|
剂型 |
|
性状 |
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气香,味苦、咸。
|
功效 |
清热镇惊,散风化痰。
|
主治 |
小儿食滞内热引起咳嗽身热,呕吐痰涎,烦躁起急,睡卧不安,惊风抽搐,神志昏迷,大便燥结。
|
用法用量 |
开水冲服,每次0.5g,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
用药禁忌 |
|
制备方法 |
以上十六味,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牛黄、麝香、冰片分别研成细粉;僵蚕、胆南星、天竺黄、滑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上述粉末配研;天麻、浙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流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约900ml,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的清膏;其余钩藤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的清膏,与上述清膏混匀,再与上述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
检查 |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C)。
|
鉴别 |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的块片无色,有层层剥落痕迹。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
(2)取本品10g,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50mg,加甲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蘖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层析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规格 |
0.5g/袋
|
贮藏 |
密封。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