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西药
|
作用分类 |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物
|
英文名 |
Nimodipine
|
汉语拼音 |
|
别名 |
|
药物组成 |
|
性状 |
本品是一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为浅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聚乙烯醇400,二甲基亚砜和氯仿。对光敏感,但较硝苯吡啶稳定。对热、潮湿、氧或水都较敏感,配成的溶液暴露在光下时,很快进行光氧化而生成无活性的吡啶类化合物。国内外生产的尼莫地平均为光学异构体的混合物。右旋尼莫地平的作用比左旋光学异构体明显降低。熔点124-128℃。
|
功效 |
|
主治 |
1.脑缺血及慢性脑血管病;急性脑缺血用静脉点滴收效快,以后改用口服。慢性脑血管病口服给药,1日3次,每次30-60mg。
2.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滴注0.5μg /(kg·min),监测血压,以血压不下降或略有下降为宜,以后口服,每6小时1次,每次30-60mg。
3.各型痴呆症:口服给药,1天3次,每次30mg(国外用量)或60mg(国内用量),12周为一疗程。国内外尚无用注射剂治疗痴呆症的报道。
4.偏头痛及突发性耳聋。
|
用途 |
|
方解 |
|
药理作用 |
1.对脑血管的作用 利用兔主动脉条和离体基底动脉条观察到,尼莫地平对高K+、5-HT引起的血管收缩有极显著的拮抗作用。用离体狗基底动脉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尼莫地平的浓度为10-9-10-6mol/L时,可拮抗5-HT、血液、前列腺素F2α和凝血酶引起的收缩。体内种种病理过程如缺氧和酸中毒情况下,往往导致血管痉挛,尼莫地平对这类血管痉挛均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尼莫地平的脑血管扩张作用优于其它脑血管扩张药,被称之为选择性脑血管扩张剂。Haws等用微球法观察了尼莫地平对脑区血流量的影响,静注0.1μg/kg后2和5分钟,血流量增加了1倍。无论是脑的灰质或白质,血流量均见增加。McCalden等给狒狒静注尼莫地平1μg/(kg·min),可见脑血流量显著增加,5-HT和低碳酸血引起脑血流量减少,高碳酸血引起脑血流量增加,应用尼莫地平均可显著减弱之。Kazda,Hoffmeister和其他一些学者还观察到,尼莫地平可显著地改善暂时性、完全性和局部性脑缺血状况。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饲料中加入8%的食盐,所有动物在8周前均死亡,但饲料中同时加入尼莫地平,95%的动物在8周前均存活,直至24周后仍有50%的动物存活。死后解剖发现,尼莫地平可防止纤维蛋白样动脉坏死、筛状脑血管周围变薄、微动脉瘤的形成和血管破裂等脑损害,然而尼莫地平并不降低血压,说明其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不能归之于血压的降低。Tanaka等用光导摄影技术法证明,给猫小脑延髓池内注入自身血液0.2-0.3ml,引起脑血管痉挛,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A)30分钟后,静注尼莫地平0.1mg/kg,血管明显扩张,小血管扩张尤为明显。Sahlin等给猴小脑延髓池内注入自身血液引起SHA,用133Xe清除法测脑血流量、耗氧量,颈内动脉注射尼莫地平0.1μg/(kg·min)后,脑血流量增加25%-30%,耗氧量也增加,但血压无改变。同法15分钟后每8小时口服尼莫地平1mg,观察到尼莫地平有明显的解除血管痉挛作用。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已如上述,尼莫地平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尼莫地平在较高的口服剂量下,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直接作用。尼莫地平极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分布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由于了解到老年大鼠在学习记忆、行为灵活性、适应性、社会行为、自身照顾、感觉运动功能和日夜节律等的功能缺血等方面与脑老化的表现相似,采用老年鼠研究尼莫地平防治老年痴呆的报道日益增多。Traber观察到老年鼠运动协调功能减弱,尼莫地平使其平衡能力得到改善。老年鼠在水迷宫中要用较长时间并经过许多错误的尝试,才能游至出口处,老年鼠在回避性条件反射中被动和主动回避反应均减弱,尼莫地平均可改善上述学习过程。电生理学研究指出,老年鼠的海马神经细胞不能有效地对短时间内再次电刺激作出反应,尼莫地平可恢复或加速这一反应,使信息的传递再次建立起来。老化过程中常见纤维变性,基底膜变厚,淀粉样多肽和脂质沉积,尼莫地平可使这类血管周围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对成年与老年的迷走神经进行组织学检查,老年鼠的有髓神经纤维数和密度均明显减少,尼莫地平可使之恢复到成年鼠的水平。经尼莫地平处理的老年鼠,其迷走神经和某些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有显著提高。
3.作用机制 许多脑血管病和老年痴呆症的一个共同的病理特征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致血管收缩、痉挛,神经细胞内能量耗竭、自由基产生增多、细胞膜受损直至细胞死亡。降低或消除胞内钙超负荷是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措施。研究业已证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L通道上存在三类药物受体,即双氢吡啶类、硫氮(艹卓)酮和戊脉安类受体。这三类受体既存在于平滑肌和心肌膜上,也存在于神经细胞膜上。尼莫地平作用于双氢吡啶受体,引起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Ca2+通道稳定在不活动状态,从而阻断钙内流,减少胞内钙浓度。
|
体内过程 |
口服尼莫地平片剂(2×30mg)后0.5-1.5小时,最大血浆药浓度的平均值21±12μg/L,随后逐渐下降。t1/2约为1.5-2小时,至服药后5小时已降至3μg/L。尼莫地平的平均生物利用度约为5%-10%,这是由于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有约90%-95%的药物被代谢掉。静注尼莫地平后的药动参数是,剂量:O.031mg/kg,曲线下面积:38.8±13.3μg/(h·L),分布容积:0.9±0.4L/kg,总清除:0.8±0.3L(kg·h),t1/2α:7.3±3.5分钟,tN/Vβ:1.1±0.2小时。15名蛛网膜下腔出血(1-3级)病人静滴尼莫地平48mg/d共14天,继之以口服治疗60mg/次,每日4次,静注期的平均血浆原药浓度介于36-72μg/L,口服期内平均血浆药浓度则为17和24μg/L,于口服片剂后1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未观察到药物蓄积情况。14C标记物的动物试验表明,肝脏和脂肪组织的分布容积最高。前者归之于肝脏是该药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后者归之于该药具有高脂溶性。健康志愿者中的试验说明,在连续静注期间,血浆内药物达到分布平衡的容积为1.6和3.1L/kg。尼莫地平在人和动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6%-99%。它在红细胞和血浆内的分布大致相等。尼莫地平在血浆内的浓度下降非常快,在狗静注药物后90分钟仅能测到20%的原药,口服后仅能测到7%的原药。在人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与上述近似,说明尼莫地平在体内可以全部通过生物转化而被排泄掉。根据所得到的代谢产物,推测其生物转化过程如下:用醚基氧化脱甲基生成醇;1,4双氢吡啶体系氧化;酯基水解为酸;靠近羧基的甲基酸基化;在胆囊内生成葡萄糖醛酸。尼莫地平的代谢物的活性极弱或几乎没有活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胆囊排泄,故80%和20%见于粪便和尿,少部分代谢物经胆汁排泄后又被重吸收。
|
剂型 |
片剂,胶囊
|
规格 |
片剂:20mg,30mg。胶囊剂:30mg,缓释胶囊:60mg,注射剂:50ml:25mg。
|
用法用量 |
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各型痴呆症:1日3次口服,每次30-60mg,连续1个月为1疗程。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后越早就诊效果越好。静脉滴注0.5μg /(kg·min),随时监测血压,以血压不降或略降为宜。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或鼻饲,每次30-60mg。
偏头痛:1日3次口服,每次40mg,12周为1疗程。
突发性耳聋:日口服量为40-60mg,分3次服用。
|
不良反应 |
治疗期间患者对尼莫地平耐受良好。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低血压和血压降低,胃肠道不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如活动增加、失眠、心率加快和头痛也有所见。
|
注意事项 |
1.颅内压增高患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酌情应用。
2.治疗痴呆患者的用量国内外差别较大,可能与合成品的晶形及生物利用度有关。
|
贮藏 |
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