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西药
|
作用分类 |
解毒药物\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及其他解毒药
|
英文名 |
Sodium Bicarbonate*
|
汉语拼音 |
|
别名 |
重碳酸钠,重曹,小苏打
|
药物组成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弱碱性反应。在潮湿空气中即缓缓分解。水溶液放置稍久,或振摇,或加热,碱性即增强。
|
功效 |
|
主治 |
本品作为制酸药,口服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也用于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对急性轻度至中度酸中毒的治疗,能使尿液碱化,适用于纠正肾小管性酸中毒和减少尿酸结晶;静脉滴注常用于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包括严重肾功能衰竭、糖尿病、休克、循环衰竭、体外循环、心脏骤停以及严重乳酸积聚等所导致的酸中毒;也用于某些药物中毒,如巴比妥类,水杨酸或甲醇中毒;在急性溶血时其可碱化尿以防止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
|
用途 |
|
方解 |
|
药理作用 |
本品具有抗酸作用,口服后中和胃酸作用迅速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本品为弱碱性化合物,与胃酸作用的反应式如下:
NaHCO3+HCI→NaCI+H2O+CO2↑
本品能强烈而快速地中和胃酸,但对胃酸的分泌无直接作用;可使血浆内碳酸氢盐浓度升高,使高浓度氢离子得以缓冲,血pH值上升,临床上酸中毒征象因此解除;可促使游离碳酸氢离子随尿排出,使尿液pH升高呈碱性,使尿酸结石或磺胺类药物得以溶解。
口服能迅速中和胃中过剩的酸,并增加机体的碱贮备,如机体呈酸中毒时,碳酸氢离子与氢离子结合成碳酸,再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经肺随呼气排出,如酸碱平衡者则以原形自尿排出。
|
体内过程 |
本品口服易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经尿排泄。
|
剂型 |
注射剂
|
规格 |
注射剂:10ml:0.5g,100ml:5g,250ml:12.5g。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常用量:1次0.3-2g,1日3次,促使尿液碱化,初量2g,以后每4小时1g。6-12岁儿童0.5g,半小时可重复一次。静脉滴射,治疗一般性酸中毒,可稀释至1.5%等渗溶液静滴,用量根据需要而定。治疗严重酸中毒,可直接用5%溶液静滴,成人于2小时内可输入200-300ml,小儿每公斤体重5-10ml,必要时4-5小时可重复上述半量。
|
不良反应 |
1.大量静脉给药可出现心律紊乱或肌痉挛性疼痛,或异常疲乏无力,出现低钾血症。
2.肾功能不全患者用量偏大时,可出现精神症状,肌疼痛或抽搐,口内异味,呼吸缓慢等。
3.长期应用可出现尿频、尿急、头痛、食欲不振以及恶心呕吐等碱中毒症状。
4.可有呃逆,胃胀,较少见的有胃痉挛,口渴(细胞外钠浓度过高时引起细胞脱水)。
|
注意事项 |
1.长期服用时,可导致周身性碱中毒,钠负荷过高,并引起水肿,孕妇禁服。
2.6岁以下儿童作为制酸剂应慎重使用。因小儿对症状的主诉不清楚,易延误病情。
3.下列情况应禁用 ①与其它药物在1-2小时内同时服用;②属限钠疾病;③阑尾炎早期,胃区痛尚未明确诊断;④与大量牛奶或奶制品同时服用时,可产生乳-碱综合征;⑤用药已两周以上无效或复发。
4.下列情况禁作静滴 ①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②呕吐或持续胃肠引流时;③低钙血症。
5.下列情况慎用 ①少尿或无尿时;②钠潴留合并水肿;③肝硬化;④充血性心力衰竭;⑤肾功能不全;⑥妊娠毒血症;⑦高血压。
6.输液过程中定期监测动脉血pH值;血碳酸氢盐离子总值;肾功能测定;尿pH测定。
7.本品与下列药物有相互作用:①与氨基糖苷伍用时可因尿pH值高,药效增强;②与抗毒蕈碱药伍用时,后者的吸收减少,疗效减弱;③与奎尼丁伍用时,后者随尿排出受抑制,小量即可能导致毒性反应;④与利尿药同用时,有促使出现低氯化物碱中毒的危险;⑤与铁制剂同用时尽量隔开两药服药时间,否则影响铁的吸收;⑥与水杨酸制剂伍用时,碱性尿可导致经肾水杨酸排出量增加,从而降低了血清水杨酸浓度;⑦与口服四环素同用时,可因胃液pH升高,以致使其吸收减少。
|
贮藏 |
密闭在阴冷处保存。
|
备注 |
*号为英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简称INN)或无国际专利药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