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西药
|
作用分类 |
免疫系统用药\免疫抑制药
|
英文名 |
Tripterygium Glucoside*
|
汉语拼音 |
|
别名 |
|
药物组成 |
|
性状 |
本品为卫茅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j wilfordii Hook.f.)的粗提物。类白色粉状。溶于水和乙醇。
|
功效 |
|
主治 |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病以及一些皮肤病。
|
用途 |
|
方解 |
|
药理作用 |
雷公藤多苷为雷公藤的半提纯品。体外试验表明本品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在动物试验中,雷公藤多苷对急性渗出性和慢性增殖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通过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抑制炎症细胞分泌PGE2而实现。雷公藤多苷的免疫抑制作用表现在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T细胞功能、抑制迟发性变态反应、抑制IL-1等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分裂原或抗原刺激后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时,其对体液免疫呈多克隆抑制。临床观察表明服用该药后患者外周血IgG、IgM水平下降,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滴度下降,补体水平上升。在临床观察中,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但能否有效地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骨侵蚀病理改变尚不明确。
|
体内过程 |
目前尚没有人体内的雷公藤多苷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报告。动物试验表明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另一种制剂)口服后以小肠吸收为主,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血流量较大的器官,如肝、脾、肺、心和脑。未吸收的药物以原形从粪便中排出,吸收部分以原形或代谢产物形式通过肾脏排出,少部分雷公藤甲素通过胆汁排泄。雷公藤甲素口服给药,小鼠的吸收峰为40分钟,大鼠为1小时,半衰期分别为58.6和59.9小时。
|
剂型 |
片剂
|
规格 |
片剂:10mg。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日3次,每次10-20mg。病情控制后可减量维持或间断给药。
|
不良反应 |
1.生殖系统 雷公藤多苷对于生殖系统有明显的影响,不仅影响女性卵巢功能,也影响男性睾丸精子发育。育龄妇女一般服药2-3个月后出现月经紊乱,服药半年后至少一半出现闭经,停药后约70%的病人月经恢复正常。年过40岁者或年轻妇女服药3年以上者可以发生永久性闭经,且可伴有性欲减退。男性患者常规剂量服药1个月后可使精子数目明显减少、失活甚至完全消失,一般在停药2-3个月后可逐渐恢复。
2.胃肠系统 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大多数症状在治疗中可自行缓解,不能耐受者应停药。
3.血液系统 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5%。严重者可发生粒细胞缺乏、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4.偶可引起心悸、胸闷、气短和心律失常。过量中毒时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
5.肝肾功能 可出现肝酶谱升高和肾肌酐清除率下降,这种作用一般是可逆的。但也有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6.皮肤粘膜 发生皮肤粘膜反应者较多见,可达40%。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疹、口腔溃疡、痤疮、指甲变软、皮肤瘙痒等。
7.少部分患者可发生头晕、头痛、耳鸣、脱发、口干、乏力、失眠等症状。
|
注意事项 |
1.年轻未婚或希望生育的青年妇女应慎用或短期使用,以免影响生育功能。
2.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应用务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3.有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慎用。
4.肾小球肾炎急性期不宜使用,以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5.年老患者适当减量。
6.急性中毒及解救 急性中毒者宜尽早洗胃排出,同时输液,维持血压,促进排出,并进行相应急救措施,如纠正心律紊乱、脑病昏迷等。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服。
|
贮藏 |
密闭保存。
|
备注 |
*号为英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简称INN)或无国际专利药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