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西药
|
作用分类 |
抗感染药物\抗寄生虫药\抗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
|
英文名 |
Niclosamide
|
汉语拼音 |
|
别名 |
|
药物组成 |
|
性状 |
淡黄白色粉末,无味。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乙醇、乙醚或氯仿。熔点:228-232℃。
|
功效 |
|
主治 |
本品在临床上用以驱除牛带绦虫、猪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阔节裂头绦虫,效力比槟榔、南瓜子显著。又可用于灭螺,在百万分之0.2-0.5的浓度时,能杀灭钉螺及血吸虫尾蚴、毛蚴。本品对温血动物及植物无害,唯对鱼类有害。
|
用途 |
|
方解 |
|
药理作用 |
本品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可杀死绦虫的头节和体节前段,故驱除绦虫时不需寻找头节。
|
体内过程 |
本品口服后不易吸收,在肠中保持高浓度,因而可使成虫致死,但对节片中的虫卵却无作用。随绦虫节片的消化,虫卵可释放至肠腔,因而有致囊虫病的危险。
|
剂型 |
胶囊
|
规格 |
胶囊剂:0.5g。
|
用法用量 |
成人:
1.驱牛带绦虫及猪带绦虫发 每日2-3g,分2次服,先后间隔1小时,2小时后服硫酸镁导泻。
2.驱微小膜壳绦虫 初剂每日2g,继以每日1g,连服7日。必要时间隔1月后复治。
3.服药时,应将药片充分咬碎后吞下,并应尽量少喝水,使药物能在十二指肠上部达到较高浓度。
小儿:>6岁,每日2g;2-6岁,每日1g;<2岁,每日0.2g。服法同成人。
|
不良反应 |
口服本品偶可出现轻微乏力、头晕、胸闷、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热、瘙痒等。
|
注意事项 |
治疗猪带绦虫可与甲氧氯普胺合服,以防止节片被消化散出的虫卵,因呕吐逆流入胃及十二指肠而引起囊虫病。服药后2小时服硫酸镁导泻。
|
贮藏 |
避光,密闭保存。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