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西药
|
作用分类 |
调节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肠外营养药及氨基酸制剂
|
英文名 |
Glucose*
|
汉语拼音 |
|
别名 |
|
药物组成 |
|
性状 |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甜。
|
功效 |
|
主治 |
1.补充热能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如呕吐、腹泻、重伤大失血等),全静脉营养,饥饿性酮症。
2.低血糖症。
3.高钾血症。与胰岛素合用,可促进钾转移入细胞内。
4.高渗溶液用作组织脱水剂,可用于脑水肿、肺水肿及降低眼内压,常与甘露醇等脱水药联合应用。
5.配制腹膜透析液。
|
用途 |
|
方解 |
|
药理作用 |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营养成分和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4kcal(16.7kJ)热能。5%葡萄糖液虽系等渗液,但迅速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主要用于补充水和糖分,而不是为了扩容。25%以上的高渗葡萄糖液静脉推注后可提高血液渗透压,引起组织脱水并短暂利尿。另外,葡萄糖是维持和调节腹膜透析液和血液透析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相当部分葡萄糖输液用作静脉药物的稀释剂和载体。
|
体内过程 |
口服吸收迅速,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也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贮存,一般正常人体每分钟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6mg/kg。
|
剂型 |
注射剂
|
规格 |
注射剂:500ml:25g,500ml:50g。
|
用法用量 |
1.补充热能 患者因某些原因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时,一般可予10%-2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以补充营养,并同时静滴适量生理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损失及钠的不足。葡萄糖用量根据所需热能计算。
2.肠道外营养疗法 葡萄糖是此疗法最重要的能量供给物质。在非蛋白热能中,葡萄糖与脂肪供给热量之比为2:1。具体用量依临床热量需要决定。根据补液量的需要,葡萄糖可配成25%-75%不同浓度,必要时加胰岛素,每5-10g葡萄糖加胰岛素1u。由于常应用高渗溶液,对静脉刺激性较大,并需脂肪乳剂,故一般选用较深部位的大静脉,如锁骨下静脉等。
3.低血糖症 轻者口服。重者可先予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注射,或视病情而定。
4.饥饿性酮症 轻者口服。严重者则可应用5%-25%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每日100g葡萄糖可基本控制病情。
5.失水 等渗性失水可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6.高钾血症 应用10%-25%注射液,每2-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输注,可降低血清钾浓度。但此疗法仅使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体内总钾含量不变。但若不采取排钾措施,仍有再次出现高钾血症的可能。
7.组织脱水 高渗溶液(一般采用25%-50%溶液)静注,因其高渗压作用,将组织(特别是脑组织)内液体引到循环系统由肾排出。1次静注40-60ml的50%溶液。注射时切勿注于血管之外,以免刺激组织。
|
不良反应 |
1.胃肠反应 如恶心、呕吐等,见于口服浓度过高过快时。
2.静脉炎 发生于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时。改用大静脉滴注,静脉炎发生率可下降。
3.高浓度溶液注射外渗可致局部肿痛。
4.反应性低血糖 合并使用胰岛素过量,原有低血糖倾向者及肠道外营养疗法突然停止时易发生。
5.高血糖非酮症昏迷 多见于糖尿病、应激状态、使用大剂量精皮质激素、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给予高渗葡萄糖溶液及全静脉营养疗法时。
6.电解质紊乱 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
7.原有心功能不全者,小儿及老年补液过快过多,可致心悸、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左心衰竭。
8.高钾血症 脆性糖尿病患者应用高浓度葡萄糖时偶可发生。
9.不应与血液混合输注,否则发生红细胞凝集和溶血。
10.冬季在注射前须将安瓿加热至体温相等的温度,再徐徐注入静脉,可避免痉挛。
11.长期大量使用应注意水电平衡。
12.分娩时注射过多葡萄糖可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产生产后婴儿低血糖。
|
注意事项 |
1.下列情况慎用 ①胃大部分切除患者作口服糖耐量试验时易出现倾倒综合征及低血糖反应,改为静脉葡萄糖试验;②周期性麻痹、低钾血症患者;③应激状态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诱发高血糖;④水肿及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者,易致水潴留,应控制输液量;心功能不全者尤应控制滴速。
2.下列情况禁用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控制者;②高血糖非酮症性高渗状态;③葡萄糖一半乳糖吸收不良症(避免口服)。
|
贮藏 |
密封保存。
|
备注 |
*号为英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简称INN)或无国际专利药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