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中药 |
作用分类 | 治风剂\平息内风\清热息风 |
英文名 | |
汉语拼音 | Xiao'er Niuhuang San |
别名 | |
药物组成 | 钩藤120g,僵蚕(麸炒)30g,天麻120g,全蝎30g,黄连30g,胆南星(酒炙)30g,大黄30g,浙贝母30g,滑石120g,半夏(制)30g,橘红120g,天竺黄30g,朱砂10g,人工牛黄6g,麝香1.5g,冰片6g。 |
性状 | |
功效 | 清热镇惊,散风化痰。 |
主治 | 小儿食滞内热引起咳嗽身热,呕吐痰涎,烦躁起急,睡卧不安,惊风抽搐,神志昏迷,大便燥结。 |
用途 | |
方解 | 本方为16味组成。主治小儿实热、痰热之证。实热内蕴、热板生风则高热神昏、惊风抽搐,热毒壅盛则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痰热阻于肺则咳嗽鼻煽,或伴胸痛、便秘、口渴。“急则治其标”,故方选人工牛黄为主药,其味苦性凉,归肝、心经,功善息风止痉、豁痰开窍、清热解毒,尤宜小儿热证。麝香辛温,功善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既助牛黄开窍之功,又制牛黄寒凉之性。全蝎、僵蚕、钩藤、天麻均可息风止痉,与麝香构成本方之辅药。胆南星、天竺黄清化热痰、息风定惊。其胆南星酒制,加强其归肺肝经作用,朱砂镇静安神、清热解毒,使邪热去、神自安。浙贝母善清热化痰,治热痰壅肺,法半夏、橘红则燥湿化痰和胃,通过调和肠胃,以治生痰之源。黄连、大黄、滑石清热解毒泻火,使热邪自大、小便而出,以解热壅于上之围。此九味药配佐,既可涤痰泻火,又可息风安神,为本方之佐助之品。冰片味辛微寒,为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佳品,且起效迅捷,用于急症最为妥当,故为本方之使药。诸药共用,寒凉为主,以轻清宣透、辛凉清心为旨,用于小儿急性热证有其独到之处,对于小儿热毒神昏者最佳。 |
药理作用 | |
体内过程 | |
剂型 | 散剂 |
规格 | 0.9g/瓶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0.9g,日2次,周岁内小儿酌减。 |
不良反应 | |
注意事项 | |
贮藏 | 密封,防潮。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