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西药
|
作用分类 |
抗感染药物\抗微生物药\青霉素类
|
英文名 |
Amoxicillin
|
汉语拼音 |
|
别名 |
羟氨苄青霉素
|
药物组成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初溶时,溶液呈淡粉色,1-2分钟后淡粉色消失,显淡黄色。
|
功效 |
|
主治 |
阿莫西林常口服用于敏感致病菌引起的泌尿道、呼吸道、肠道、胆道、皮肤软组织等轻度与中度感染。敏感致病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则需用阿莫西林钠注射剂静脉滴注给药。
|
用途 |
|
方解 |
|
药理作用 |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同,杀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对氨苄西林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均对本品敏感,包括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B组β-溶血性链球菌、青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肠球菌、脑膜炎球菌、青霉素G敏感淋球菌及对氨苄西林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革兰阳性厌氧球菌等。
本品不耐β-内酰胺酶,对产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产酶耐药阴性杆菌无效,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天然耐药。本品可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本品对产酶耐药菌的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同,与细菌胞膜上主要PBPs结合,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
体内过程 |
阿莫西林对酸较稳定,不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率达90%,显著优于氨苄西林。口服0.5g,药后1-2小时达峰,高峰血药浓度为10mg/L,血浆t1/2小时,蛋白结合率20%。肌内注射等量0.5g阿莫西林,给药后1小时达峰,血清药物峰浓度与氨苄西林肌内注射同剂量相似。本品主要用其口服制剂。体内分布情况与氨苄西林相似,药后6小时内尿中排出口服剂量60%。注射给药后6小时内尿中可回收到75%给药量。约有10%-20%在体内被水解灭活,以水解代谢物自尿中排出。
|
剂型 |
片剂,胶囊,颗粒剂
|
规格 |
片剂:0.125g,0.25g。胶囊剂:0.125g,0.25g。颗粒剂:0.05g,0.125g,0.25g。
|
用法用量 |
口服:1次0.5-1g,1日3-4次;小儿每日50-100mg/kg,分3-4次服用。
|
不良反应 |
1.过敏反应与皮疹 本品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需警惕威胁生命的过敏休克反应,本品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其它青霉素类抗生素相似。皮疹发生率与氨苄西林相似。
2.个别病例可能发生伪膜性肠炎。
3.其它反应如惊厥、血液学异常偶见于大剂量阿莫西林钠静脉给药的病例。
|
注意事项 |
1.应注意询问患者青霉素过敏史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疾患或过敏状态。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2.使用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可用青霉素G皮试液也可用本品注射剂配制成500μg/ml皮试液,皮内注射0.05-0.1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
3.如发生过敏休克反应,抢救原则和方法与青霉素G相同。(见青霉素G注意事项1青霉素过敏休克抢救原则和方法)
|
贮藏 |
遮光,密封保存。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