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胡名鹄虱。 |
释名 | |
产地 | 生西戎。 |
生境 | |
性味 | 味苦,平,有小毒。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凉,无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唐本注云:子似蓬蒿子而细,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出波斯者为胜,今上党亦有。力势薄于波斯者。(唐本先附) |
主治 | 主蛔、蛲虫。 |
功用 | |
用法 | 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今按别本注云: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之立瘥。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鹤虱 味苦,平,有小毒。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生西戎。 唐本注云: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用之。胡名鹄虱。今按别本注云: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之立瘥。出波斯者为胜,今上党亦有。力势薄于波斯者。(唐本先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凉,无毒。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图经曰:鹤虱,生西戒,今江淮、衡湘间皆有之。春生苗,叶皱似紫苏,大而尖长,不光。茎高二尺许。七月生黄白花,似菊。八月结实,子极尖细,干即黄黑色。采无时。南人呼其叶为火杴。谨按豨葵(音杴)即火杴也。虽花实相类,而别是一物,不可杂用也。杀虫方中,此为最要。《古今录验》疗蛔咬心痛。取鹤虱十两,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韦云患心痛,十年不瘥,于杂方内见,合服便愈。李绛《兵部手集方》治小儿蛔虫啮心腹痛,亦单用鹤虱细研,以肥猪肉汁下。五岁一服二分,虫出便止,余以意增减。 外台秘要:延年治蛔虫,吐水心痛。鹤虱三两为末蜜丸。平旦浆水服二十丸。千金方:治虫咬心痛。鹤虱一两为末,空心温醋下。虫当出。沈存中笔谈地菘即天名精。鹤虱是实。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