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三叶白草便秀,故谓之三白。 |
产地 | 生池泽畔。(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出襄州, |
生境 | |
性味 | 味甘、辛,寒,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唐本注云:叶如水荭,亦似蕺,又似菝葜。叶上有三黑点,高尺许。根如芹根,黄白色而粗大。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二月、八月采根用之。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除胸膈热疾,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
功用 | |
用法 | 捣绞汁服,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令人吐逆,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三白草 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生池泽畔。 唐本注云:叶如水荭,亦似蕺,又似菝葜。叶上有三黑点,高尺许。根如芹根,黄白色而粗大。今按陈藏器本草云:三白草,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疾,亦主疟及小儿痞满。按此草初生无白,入夏叶端半白如粉。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白草便秀,故谓之三白。若云三黑点,古人秘之,据此即为未识,妄为之注尔。其叶如薯蓣,亦不似水荭。(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出襄州,二月、八月采根用之。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