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中。 |
生境 | |
性味 | 味辛,平、微温,有毒。药性论云:蜀漆,使,味苦,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五月采叶,阴干。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五月采,日干之。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雷公云:凡采得后,和根、苗。临用时即去根,取茎并叶,同拌,甘草四两,细锉用,拌水令湿同蒸。临时去甘草,取蜀漆五两,细锉,又拌甘草水匀,又蒸了任用,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栝蒌为之使, |
配伍禁忌 | 恶贯众。畏橐吾,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勿食木笋。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蜀漆 味辛,平、微温,有毒。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中。常山苗也。五月采叶,阴干。(栝蒌为之使,恶贯众。) 陶隐居云:是常山苗,而所出又异者,江林山即益州江阳山名,故是同处尔。彼人采仍萦结作丸,得时燥者佳。唐本注云:此草,日微萎则把束曝使燥,色青白,堪用。若阴干,便黑烂郁坏矣。陶云作丸。此乃梌饼,非蜀漆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五月采,日干之。药性论云:蜀漆,使,畏橐吾,味苦,有小毒。常山苗也。能主治瘴、鬼疟多时不瘥,去寒热疟,治温疟寒热。不可多进,令人吐逆。主坚症,下肥气,积聚。萧炳云:桔梗为使。日华子云:蜀漆治症瘕。又名鸡尿草、鸭尿草。李含光云:常山茎也。八月、九月采。 图经曰:蜀漆,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常山苗也。常山生益州山谷及汉中,蜀漆根也。江林山即益州江阳山名,是同处耳。今京西、淮、浙、湖南州郡亦有之。叶似茗而狭长,两两相当。茎圆有节。三月生红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苗高者不过三、四尺,根似荆,黄色。而海州出者,叶似楸叶,八月,有花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五月采叶,八月采根,阴干。此二味为治疟之最要。张仲景蜀漆散:用蜀漆、云母、龙骨等分,杵末,患者至发前,以浆水和半钱服之。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今天台山出一种草,名土常山,苗叶极甘,人用为饮香,其味如蜜,又名蜜香草,性亦凉,饮之益人,非此常山也。 雷公云:凡采得后,和根、苗。临用时即去根,取茎并叶,同拌,甘草四两,细锉用,拌水令湿同蒸。临时去甘草,取蜀漆五两,细锉,又拌甘草水匀,又蒸了任用,勿食木笋。 衍义曰:蜀漆,常山苗也。治疟,多吐人。其他亦未见所长。此草也,虑岁久,人或别有异论,故预云。余如《经》。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