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一名邛钜。 |
释名 | |
产地 | 生常山。陶隐居云:近道处处皆有 |
生境 | |
性味 |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味苦、辛,有大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蜀本图经云:苗似甘遂高大,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今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十二月采根,阴干。五月采苗,二月、八月采根用。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夫采得后,于槐砧上细锉,与细锉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 |
功用 | 发汗,利大小肠。破新陈,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结。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太上八帝玄变经大戟必泻。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日华子云:小豆为之使, |
配伍禁忌 | 反甘草。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云:畏菖蒲、芦草、鼠尿。药性论云:大戟,使。反芫花、海藻,恶薯蓣。 |
妊娠禁忌 | 能堕胎孕。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雷公云:凡使,勿用附生者,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大戟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一名邛钜。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反甘草。)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皆有。至猥贱也。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云:畏菖蒲、芦草、鼠尿。蜀本图经云:苗似甘遂高大,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五月采苗,二月、八月采根用。尔雅云:荞,邛钜。注云:今本草大戟也。药性论云:大戟,使。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味苦、辛,有大毒。破新陈,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日华子云:小豆为之使,恶薯蓣。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结。 图经曰:大戟,泽漆根也。生常山,今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医家用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热淋,日再三便愈。李绛《兵部手集方》:疗水病,无问年月深浅,虽复脉恶亦主之。大戟、当归、橘皮各一大两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七合,顿服。利水二、三斗,勿怪。至重,不过再服便瘥。禁毒食一年,水下后更服,永不作。此方出张尚客。 雷公云:凡使,勿用附生者,若服冷泄气不禁,即煎荠苨子汤解。夫采得后,于槐砧上细锉,与细锉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太上八帝玄变经大戟必泻。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