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
性味 | 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感轻清之气而生。升也。阳中阴也。 |
归经 | 入肺心二经。兼入胃经。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雷公曰。凡用。须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并去浮皮。泔浸。微炒。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利五脏肠胃。除寒热风痹。疗咽喉痛。下蛊毒。(别录)治下痢。破血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小儿惊痫。(甄权)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除邪辟温。破症瘕肺痈。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大明)利窍。治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元素)治寒呕。(东垣)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时珍) |
功用 | 为开发和解之品。(兼泻剂肺经气分药) 张元素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畏白芨、龙胆草。经疏曰。凡攻补下焦药中勿入。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忌猪肉。 |
使用注意 | 经疏曰。凡攻补下焦药中勿入。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均忌。 此药能开提气血。故气药宜用。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朱震亨曰。干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桔梗开之。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大肠。亦宜桔梗开之。后用痢药。 |
全文 | 桔梗 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感轻清之气而生。升也。阳中阴也。畏白芨、龙胆草。忌猪肉。伏砒。 【主治】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利五脏肠胃。除寒热风痹。疗咽喉痛。下蛊毒。(别录)治下痢。破血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小儿惊痫。(甄权)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除邪辟温。破症瘕肺痈。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大明)利窍。治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元素)治寒呕。(东垣)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时珍) 【归经】入肺心二经。兼入胃经。为开发和解之品。(兼泻剂肺经气分药) 【前论】张元素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同甘草为舟楫之剂。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须用辛甘升之。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所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朱震亨曰。干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桔梗开之。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大肠。亦宜桔梗开之。后用痢药。此药能开提气血。故气药宜用。 【禁忌】经疏曰。凡攻补下焦药中勿入。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用。须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并去浮皮。泔浸。微炒。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