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
性味 | 味辛平,性生寒熟温,有毒, |
归经 | 入肺脾胃三经。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凡使勿用白傍几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误微酸,不入药用。 |
贮藏 | |
炮制 | 须汤淋十遍,姜矾甘草制用。若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
功用 | 下气止呕吐,闭郁散表邪,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中其毒者,口噤发吐,半夏上有陈涎,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射干,柴胡为使, |
配伍禁忌 | 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忌羊肉、羊血、饴糖、海藻。 |
使用注意 | 烦渴及血证勿用,惟气证发渴者不禁。 凡使勿用白傍几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误微酸,不入药用。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半夏 味辛平,性生寒熟温,有毒,入肺脾胃三经。下气止呕吐,闭郁散表邪,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须汤淋十遍,姜矾甘草制用。射干,柴胡为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忌羊肉、羊血、饴糖、海藻。 按: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中其毒者,口噤发吐,烦渴及血证勿用,惟气证发渴者不禁。 雷公云:凡使勿用白傍几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误微酸,不入药用。若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陈涎,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