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莞草(《别录》)、卑共(《别录》)。 |
释名 | 时珍曰:茵芋本作因预,未详其义。莞草与莆莞名同。 |
产地 | 《别录》曰:茵芋生太山川谷。弘景曰: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大明曰:出自海盐。颂曰:今雍州、绛州、华州、杭州亦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苦,温,有毒。《别录》曰:微温,有毒。权曰:苦、辛,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茎叶状似莽草而细软,连细茎采之。树生,叶厚,春生苗,高三、四尺,茎赤。叶似石榴而短厚,又似石南叶。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五、六、七月采。三月、四月、七月采茎叶,日干。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叶青辛烈者良。 |
主治 | 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本经》)。 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别录》)。 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甄权)。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大明)。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时珍曰:《千金》、《外台》诸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而近世罕知,亦医家疏缺也。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茵芋 (《本经》下品) 【释名】莞草(《别录》)、卑共(《别录》)。 时珍曰:茵芋本作因预,未详其义。莞草与莆莞名同。 【集解】《别录》曰:茵芋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弘景曰: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茎叶状似莽草而细软,连细茎采之。方用甚稀,惟合疗风酒。 大明曰:出自海盐。形似石南,树生,叶厚,五、六、七月采。 颂曰:今雍州、绛州、华州、杭州亦有之。春生苗,高三、四尺,茎赤。叶似石榴而短厚,又似石南叶。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三月、四月、七月采茎叶,日干。 茎、叶 【气味】苦,温,有毒。《别录》曰:微温,有毒。权曰:苦、辛,有小毒。 【主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本经》)。 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别录》)。 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甄权)。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大明)。 【发明】时珍曰:《千金》、《外台》诸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而近世罕知,亦医家疏缺也。 【附方】旧一,新二。 茵芋酒,治贼风,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石南叶、踯躅花、细辛、桂心各一两,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斗渍之。冬七、夏三、春秋五日,药成。每服一合,日二服,以微痹为度。(方出胡洽居士《百病方》、《图经本草》)茵芋丸,治风气积滞成脚气,发则痛者:茵芋叶、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一两,牵牛子三两,朱砂末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姜枣汤下,取利。未利再服,取快。(《本事方》) 产后中风:茵芋五两,木防己半斤,苦酒九升,渍一宿。猪脂四斤,煎三上三下,膏成。炙手热摩千遍。(《千金方》)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