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
性味 | 气温。味辛。有小毒。 |
归经 | 入足厥阴肝经。入手太阴肺经。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泡焙用)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除湿血痹。咳逆寒热。 |
功用 | 主温中下气。止痛。逐风邪。开腠理。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制 方: 吴萸同人参、生姜、大枣。名吴萸汤。治呕涎头痛。同陈皮、附子。治肾气上哕。同川连、白芍丸。治痢。同炮姜末汤服一钱。治食已吞酸。同肉桂、炮姜丸。名和中丸。治寒腹胀。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气温则肺令下行。而太阴亦暖。所以温中下气也。寒邪客于胸腹。则真气不通而痛矣。辛温则流行和散。所以止痛也。辛温暖肺。肺气通行。则水道通调。故又除湿。血泣则成痹。肝藏血。血温则活。故主血痹。辛温为阳。则能发散。故逐风邪。肺主皮毛而司腠理。辛温疏散。腠理自开。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气不下降。而火反上逆。咳逆寒热之症生焉。吴萸辛温暖肺。肺气下降。而寒热咳逆之症自平也。 |
全文 | 【吴茱萸】 气温。味辛。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泡焙用) 吴萸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有小毒。得地西方燥烈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中者脾也。太阴经也。肺主气。亦太阴也。气温则肺令下行。而太阴亦暖。所以温中下气也。寒邪客于胸腹。则真气不通而痛矣。辛温则流行和散。所以止痛也。辛温暖肺。肺气通行。则水道通调。故又除湿。血泣则成痹。肝藏血。血温则活。故主血痹。辛温为阳。则能发散。故逐风邪。肺主皮毛而司腠理。辛温疏散。腠理自开。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气不下降。而火反上逆。咳逆寒热之症生焉。吴萸辛温暖肺。肺气下降。而寒热咳逆之症自平也。 制 方: 吴萸同人参、生姜、大枣。名吴萸汤。治呕涎头痛。同陈皮、附子。治肾气上哕。同川连、白芍丸。治痢。同炮姜末汤服一钱。治食已吞酸。同肉桂、炮姜丸。名和中丸。治寒腹胀。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