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川谷甚多,远近俱有。 |
性味 | 味辛、苦,气温。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茎紫花白,一二尺长。密开花盈旧枝茎,如紫梢作穗;未出叶采嫩苞蕊,向晴日曝干。花落叶生,不堪用也。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得之煮醋数沸,洒出渍水一宵。复曝干收,才免毒害。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散皮肤水肿发浮,消胸膈痰沫善唾。咳逆上气能止,咽肿短气可安。驱疝瘕痈疽,除蛊毒鬼疟。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汁渍线丝,系痔易落。 根采尤毒,乃名蜀桑。捣烂堪毒鱼,研末能敷疥。 |
配伍应用 | 使决明 |
配伍禁忌 | 反甘草,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令人虚损,久服不宜。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芫花 味辛、苦,气温。有小毒。川谷甚多,远近俱有。茎紫花白,一二尺长。密开花盈旧枝茎,如紫梢作穗;未出叶采嫩苞蕊,向晴日曝干。花落叶生,不堪用也。得之煮醋数沸,洒出渍水一宵。复曝干收,才免毒害。反甘草,使决明。散皮肤水肿发浮,消胸膈痰沫善唾。咳逆上气能止,咽肿短气可安。驱疝瘕痈疽,除蛊毒鬼疟。令人虚损,久服不宜。汁渍线丝,系痔易落。 根采尤毒,乃名蜀桑。捣烂堪毒鱼,研末能敷疥。 (谟)按:芫花泻湿利水为要。夫水者,脾、胃、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目,中而四肢,下而腰膝。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寸、关、尺之殊,诊有浮、中、沉之异。必当审其病在何经何脏,乃可用之。倘若误投,为害非浅。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