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一名守田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山谷川泽,处处有之。 |
性味 | 味辛、微苦,气平,生寒熟温。沉而降,阴中阳也。有毒。 |
归经 | 经入足胆脾胃。 |
药物形态 | 苗起一茎,茎端三叶。根名半夏,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八月采收。 |
加工 | 宜沸汤制七次。仍加姜制,才可投瓶。若研末搀少枯矾,(每泡过半夏四两,入枯矾一两共研。)拌姜汁捏作小饼。诸叶包裹,风际阴干,此又名半夏曲也。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总主诸痰,验证佐助。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生嚼戟喉,(生用则麻,戟人喉咙。) |
临证应用 | 火痰黑,老痰胶,加芩、连、栝楼、海粉;寒痰清,湿痰白,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皂角、天南星和:痰核延生肿突,竹沥、白芥子搀。劫痰厥头疼,止痰饮胁痛。散逆气,除呕恶,开结气,发音声。脾泻兼驱,心汗且敛。盖脾恶湿,半夏专能燥湿胜水故尔。生半夏消痈肿,成颗者摩水,敷蝎子螫人,涂上即愈。妇人产后晕绝,为丸塞两鼻中,能顷刻回苏。此扁鹊捷法。 |
配伍应用 | 使宜射干柴胡, |
配伍禁忌 | 反乌头,恶皂荚, |
妊娠禁忌 | 孕妇忌用,恐堕胎元。如不得已用之,复加姜汁炒过。 |
食忌 | 忌羊肉、羊血、海藻、饴糖。 |
使用注意 | 消渴并诸血证尤禁莫加,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半夏 (一名守田) 味辛、微苦,气平,生寒熟温。沉而降,阴中阳也。有毒。山谷川泽,处处有之。苗起一茎,茎端三叶。根名半夏,八月采收。反乌头,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忌羊肉、羊血、海藻、饴糖。使宜射干柴胡,经入足胆脾胃。久藏入药,同橘皮谓二陈;生嚼戟喉,(生用则麻,戟人喉咙。)宜沸汤制七次。仍加姜制,才可投瓶。若研末搀少枯矾,(每泡过半夏四两,入枯矾一两共研。)拌姜汁捏作小饼。诸叶包裹,风际阴干,此又名半夏曲也。片则刀峻,曲则力柔。总主诸痰,验证佐助。火痰黑,老痰胶,加芩、连、栝楼、海粉;寒痰清,湿痰白,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皂角、天南星和:痰核延生肿突,竹沥、白芥子搀。劫痰厥头疼,止痰饮胁痛。散逆气,除呕恶,开结气,发音声。脾泻兼驱,心汗且敛。盖脾恶湿,半夏专能燥湿胜水故尔。孕妇忌用,恐堕胎元。如不得已用之,复加姜汁炒过。消渴并诸血证尤禁莫加,因燥反助火邪,真阴愈被熬害,津枯血耗,危殆日侵,不得不预防也。生半夏消痈肿,成颗者摩水,敷蝎子螫人,涂上即愈。妇人产后晕绝,为丸塞两鼻中,能顷刻回苏。此扁鹊捷法。 (谟)按:《内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丹溪又云:有痰曰嗽,无痰曰咳,因嗽而动脾之湿也。半夏惟入脾以泻痰之标,不能入肾以泻痰之本。然咳无形,嗽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润燥之剂也。又小柴胡汤中加之,以治伤寒寒热。半助柴胡以主恶寒,半助黄芩而能去热,及往来寒热皆用之,有各半之意,故因而名曰半夏云。《本经》别以守田目之者,盖缘夏半前后,人多耘莳在田,斯又指名而生意也。 第二卷贝母款后(谟)按:宜参看。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