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穗较鞭鞘不异,故以马鞭为名。 |
产地 | 江淮州郡多,村墟陌路有。 |
生境 | |
性味 | 味甘、苦,气微寒。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苗叶类菊,又若狼牙。高二三尺茎圆,抽四五穗花紫。(春开细碎紫色,秋复再花。)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下部疮并金疮积血作疼,研末敷妙;(曾治杨梅疮,用此煎汤,先熏后洗,汤气才到便觉爽快,候温洗之,痛肿随减。)通女人月水及血气成症结瘕,生捣煎良。(醇酒煎服。)去小腹卒痛难当,禁久疟发热不断。绞肠痧即效,缠喉痹极灵。杀诸般疰虫,消五种痞块。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马鞭草 味甘、苦,气微寒。有小毒。江淮州郡多,村墟陌路有。苗叶类菊,又若狼牙。高二三尺茎圆,抽四五穗花紫。(春开细碎紫色,秋复再花。)穗较鞭鞘不异,故以马鞭为名。主下部疮并金疮积血作疼,研末敷妙;(曾治杨梅疮,用此煎汤,先熏后洗,汤气才到便觉爽快,候温洗之,痛肿随减。)通女人月水及血气成症结瘕,生捣煎良。(醇酒煎服。)去小腹卒痛难当,禁久疟发热不断。绞肠痧即效,缠喉痹极灵。杀诸般疰虫,消五种痞块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