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出闽中。 |
生境 | |
性味 | 味苦而咸。气寒有毒。 |
归经 | 专入阳明胃经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茎如油麻。枯黑如漆者真。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故凡痈疽背发。乳汁不通。及预解时行痘毒者。咸须仗此以解毒邪。俾邪尽从便出而解矣! |
功用 | 解胃府热毒并通乳汁 。凡苦则下泄。咸则软坚。寒则胜热。漏芦气味俱备。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甘草拌连翘为使。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诸症非尽热毒而起。不得妄用。但气虚疮疡不起。及孕妇有病者切忌。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漏芦 (隰草)解胃府热毒并通乳汁 漏芦(专入胃)。味苦而咸。气寒有毒。凡苦则下泄。咸则软坚。寒则胜热。漏芦气味俱备。其性专入阳明胃经。故凡痈疽背发。乳汁不通。及预解时行痘毒者。咸须仗此以解毒邪。俾邪尽从便出而解矣!(诸症非尽热毒而起。不得妄用。)然书又云。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力也。但气虚疮疡不起。及孕妇有病者切忌。出闽中。茎如油麻。枯黑如漆者真。甘草拌连翘为使。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