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时珍曰。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 |
产地 | 此药久无真者。今惟凉州生。 |
生境 | |
性味 | 辛甘有毒。性燥而升。 |
归经 | 专入胃。为阳明经要药。 |
药物形态 | 形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许。干者皱纹有节。入药妙用。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又按诸书皆载能治头面游风斑疵。(阳明之脉行于头面。故用此作脂消斑。)及中风不语。诸风冷气。血痹冷疼。阴下虚痒。皆当用此调治。并小儿脾虚慢惊。皆不宜用。 |
功用 | 散足阳明胃经冷风 ,为风药中之阳草。东垣谓其纯阳。能引药势上行于面。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白附子 (毒草)散足阳明胃经冷风 白附子(专入胃。时珍曰。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辛甘有毒。性燥而升。为风药中之阳草。东垣谓其纯阳。能引药势上行于面。为阳明经要药。又按诸书皆载能治头面游风斑疵。(阳明之脉行于头面。故用此作脂消斑。)及中风不语。诸风冷气。血痹冷疼。阴下虚痒。皆当用此调治。玩此药非性燥。何以可治冷气虚痒?设非冷气冷痒。又曷可用燥烈之药以治乎?是以阴虚类中。并小儿脾虚慢惊。皆不宜用。以其气味辛烈者故耳。(辛能散气。燥能劫阴。)此与白芷同为一类。但白芷则兼肌湿同理。而不专及阳明风邪。此则专散阳明风冷。而于湿邪则未及耳。此药久无真者。今惟凉州生。形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许。干者皱纹有节。入药妙用。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