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俗名土狗。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穴土而居。吸风食土。喜就灯光。 |
性味 | 味咸。气寒。日华曰凉。有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入药用雄。夜出者良。夏至时取。曝干用。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去翅足。炒用。 |
质量鉴定 | 夜出者良。 |
主治 | 治水肿头面肿。利大小便。通石淋。疗胞衣不下。及颈项瘰疬。蝼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虚人戒之。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蝼蛄 俗名土狗。穴土而居。吸风食土。喜就灯光。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入药用雄。夜出者良。夏至时取。曝干用。 味咸。气寒。日华曰凉。有毒。治水肿头面肿。利大小便。通石淋。疗胞衣不下。及颈项瘰疬。蝼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虚人戒之。(丹溪)石淋导水。用蝼蛄七枚。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每温酒服一钱匕。即愈。十种水病。腹满喘促不得卧。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食前白汤服一钱。小便利为效。(圣惠方)杨氏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取下水为效。忌盐百日。水肿面浮甚者。用土狗一个。轻粉二分半。为末。每搐少许入鼻。内黄水出尽。为妙。大小便闭。经月欲死者。普济方用之。(见上蜣螂条内)胞衣不下。困极。腹胀则杀人。土狗一枚。水煮二十沸。下喉即出。头颈瘰疬。带壳蝼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头风饼子。五倍子全蝎土狗各七个。为末。醋糊作饼子。如钱大。发时。再用醋润透。炙热。贴太阳穴上。仍用帕子缚之。啜浓茶。睡觉即愈。治奔豚气。穿山甲(麸炒)破故纸。(麸炒)香附各半两。土狗(去头尾瓦上焙干)十枚。海藻茴香木香各一两。黑牵牛头末四两。全蝎去毒十五枚。吴萸一两半。为末。以茱萸入剜空大萝卜内。同糯米一碗。煮至饭烂为度。出吴萸。晒干。同诸药。为末。次将萝卜细切。入米饭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食前盐酒送下。通神散。外治耳聋。全蝎一枚。地龙土狗各二个。明矾(半生半煅)雄黄各半两。麝香一字。为细末。每用少许。葱白蘸药。引入耳中。闭气面壁坐一时。三日一次。又通气散。穿山甲土狗各半两。麝香一钱。为细末。以葱涎和剂塞耳。或葱管盛少许入耳中。按以上各方。皆不越从阴透阳以致其用。 〔论〕 蝼蛄立夏后至夜则鸣。物虽微而候应乎火。盖气之相感。有不得不然者。正禀质于阴达气于阳之征也。观其喜就灯光。则义可思矣。昔人用疗水证。取其从阴达阳之微妙。又必于夏至收采。(过此则阴长。于兹物无所取。)曝干而用之。为其能乘极昌之气以透阴也。 〔修治〕 去翅足。炒用。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