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
性味 | 气味甘苦温冷利。(性润。利下行。非真冷也。)有小毒。气薄味厚。浊而沉坠。降也。 |
归经 | 入手太阴经。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五月采之。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修治〕以汤浸去皮尖。麸炒研用。亦有不去皮尖者。取其发散风寒肺病。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除肺中风热。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寒心奔豚。并上焦风燥。(治风燥在胸膈间)肺燥喘热。(风热咳嗽用之)润大肠气闭。疗心下急满痛。治肝肾风虚。瞳仁带青。目中翳遮胬肉及风痒。去头面诸气风。明目。能杀虫。久服润五脏。去尘泽。 |
功用 | 散结润燥。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双仁者有毒杀人。不可用。若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杏仁 五月采之。双仁者有毒杀人。不可用。 气味甘苦温冷利。(性润。利下行。非真冷也。)有小毒。气薄味厚。浊而沉坠。降也。入手太阴经。散结润燥。除肺中风热。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寒心奔豚。并上焦风燥。(治风燥在胸膈间)肺燥喘热。(风热咳嗽用之)润大肠气闭。疗心下急满痛。治肝肾风虚。瞳仁带青。目中翳遮胬肉及风痒。去头面诸气风。明目。能杀虫。久服润五脏。去尘泽。杏仁治肺燥热气逆。由其苦以泄热。甘以缓气。润以止燥故也。(类明)属土而有水与火。研细服。能坠痰下行。(丹溪)杏枝叶花实皆赤。肉理络脉如营。气味苦温。诚心之果。具心之体与用者。仁则包蕴全体。逗发端倪。枢机颇锐。论心之用与气者。咳逆喘息雷鸣。喉痹。谓心之火用。不及亦可。谓客淫外束亦可。寒心贲豚。谓心之火体不及亦可。谓心之火用不及亦可。盖火援物以显用。即用以显体故也。(之颐)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俱治大便秘。当分气血。昼则便难。行阳气也。夜则便难。行阴血也。故虚人便闭。不可过泄。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肺与大肠为表里。贲门主往来。魄门主收闭。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同天冬煎。润心肺。肺燥喘热。大肠秘。用杏仁去皮研细。每一升。入水一升半。捣稠汁。入生姜四两。甘草一寸。银石器中。慢火熬成稀膏。入酥二两同收。每夜。沸汤点服一匙。久患肺气喘急。至咳甚者。杏仁去皮尖二两。童便浸。一日一换。夏月三四换。满半月取出。焙干研细。每服一枣大。薄荷一叶。蜜一鸡子大。水一钟。煎七分。食后温服。不过二剂。永瘥。忌腥物。风虚。头痛欲破者。杏仁去皮尖。晒研末。水九升研滤汁。煎如麻腐状。取和羹粥食。七日后大汗出。诸风渐减。此法神妙。可深秘之。慎风冷猪鸡鱼蒜醋。肺病咯血。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入青黛一钱。作饼。用柿饼一个。破开包药。湿纸裹煨。熟食之取效。目中翳遮。但瞳子不破者。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糠火煨熟。去面研烂。压去油。每用一钱。入铜绿一钱。研匀点之。目生胬肉。或痒或痛。渐覆瞳仁。用杏仁去皮二钱半。腻粉半钱。研匀。绵裹箸头点之。 〔论〕经云。杏为心果。而其仁则治在气。又云。桃为肺果。而其仁则治在血。盖火之用在金。故心果之仁治气。金之用在木。故肺果之仁治血。请详言之。夫心为火主。而气者火之灵。即谷气并真气于膻中。上至于肺。肺又贯心脉以行呼吸。而气乃行。则由心以致其气之用者。可以思矣。肺固司气。而气者血之帅。即肺气下降入心。俾离中之坎下归于胃。变化精微而为血。则由肺以致其血之用者。又可以思矣。第由肺而致血之用。人能知之。由心而致气之用。往往不察。有如杏仁。习言治风寒逆气。似谓其能散耳。孰知心为阳中之太阳。气为火之灵故乎。又治风热燥气。不过谓其润耳。孰知离中之坎。上合于阳中之少阴故乎。试即诸方以参效用之义。如以杏仁能散风寒。何以同天冬而即润心肺也。如谓能治热燥。何以同生姜甘草而即润大肠也。如谓止治在气。何为浸以童便而治肺喘也。如谓无与于血。胡又同青黛柿饼以治咯血也。况翳遮胬肉之能除。犹可谓与血无与耶。至疗风虚头痛。更可破粗工散外风之说矣。 散肺经风寒滞气殊效。若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仲淳) 〔修治〕以汤浸去皮尖。麸炒研用。亦有不去皮尖者。取其发散风寒肺病。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