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其汁煎之。名射罔。 |
产地 | 处处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气味苦辛而莶。大热大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惟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然毒则甚焉。 乌喙即偶生两歧者。今俗呼为两头尖。因形而名。其实一物也。又附子天雄之偶生两歧者。亦称乌喙。功亦同于天雄。非此乌头也。(濒湖)。 草乌以毒攻毒。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不如川乌附子有补右肾命门之功也。(濒湖) 乌喙形如乌嘴。其气锋锐。宜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直抵病所。至为捷利。 |
贮藏 | |
炮制 | 〔修治〕 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破积聚寒热。除寒湿痹。咳逆上气。消胸上痰冷。食不下。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痛。痃癖气块。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石山) 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宜草乌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清叟)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草乌头 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惟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然毒则甚焉。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乌喙即偶生两歧者。今俗呼为两头尖。因形而名。其实一物也。又附子天雄之偶生两歧者。亦称乌喙。功亦同于天雄。非此乌头也。(濒湖) 气味苦辛而莶。大热大毒。 主破积聚寒热。除寒湿痹。咳逆上气。消胸上痰冷。食不下。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痛。痃癖气块。 草乌以毒攻毒。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不如川乌附子有补右肾命门之功也。(濒湖) 乌喙形如乌嘴。其气锋锐。宜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直抵病所。至为捷利。(石山) 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宜草乌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清叟) 〔论〕 草乌头为至毒之药。如用以去病。必须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癖块。顽痰死血。阻塞真阳。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功。盖因于风虚则病湿。湿聚而不化。则病于风毒。谓之顽风。是其所治者湿风也。故明其为风虚。则知用此以透阳之郁。岂得概谓治风而投之风淫以取败哉。 草乌射罔。非若川乌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 有因风癣。误服草乌而麻痹遂至不救者。可不慎乎。(濒湖) 〔修治〕 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