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即连轺) |
产地 | |
生境 | |
性味 | 味甘平。气寒。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治伤寒瘀热在里欲发黄。 |
功用 | 下热气。益阴精。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连翘 秋时结实。内作房瓣。八月采房。 有两种。一似椿实之未开者。壳小坚而外完。无跗萼。剖之则中解。气甚芳馥。其实才干。振之皆落。不着茎也。一种如菡萏。壳柔。外有跗萼抱之。而无解脉。亦无香气。干之虽久。着茎不脱。此种江南下泽间极多。如椿实者乃自蜀中来。入用为胜。(颂) 味苦。气平。性凉。气味俱薄。轻清而浮。升也。阳也。又为阴中微阳。入手足少阳。及手少阴厥阴气分。兼入手阳明经。主散诸经血结气聚。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瘿瘤。结热蛊毒。又气闭火炎。耳聋浑浑淳淳。(正是少阳胆之治)疗心经客热。降脾胃湿热。通月水。利五淋小便不通。于小儿诸疮客热最宜。(诸本草) 连翘泻心经客热。为疮家圣药。(洁古) 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此。乃结者散之之义。(东垣) 手足少阳之药。治疮疡瘤瘿结核有神。与柴胡同功。但分气血耳。(好古)与鼠粘子同用。治疮疡别有神效。(又) 治胆热。血分用柴胡。气分用连翘。 独茎赤色。结实在上。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乃少阴心厥阴包络气分主药。兼治手足少阳手阳明三经气分之热。(濒湖) 鼠瘘痈肿疮瘤。咸从结气所生。连翘象形易落而能自散。不独状似人心。疮疡痛痒皆属心火也。(不远) 其功力与夏枯草相等。但夏枯偏于从本。秉寒水化令。故上彻巅顶。下及跗踵。连翘偏于从末。秉容平气味。故外弥肤腠。内偏五中。至于解结从心。理则一矣。(子由)感清凉之气。得金水之性。其味苦平。平应作辛。所主鼠瘘瘰疬瘿瘤结热。皆少阳胆经气郁有热而成。此药平凉。正清胆热。芬芳又解郁气。故用靡不瘳。(仲淳) 胆经郁热口苦。同柴胡用。殊效。 痔疮肿痛。连翘煎汤。熏洗后。以刀上飞过绿矾入麝香贴之。 〔论〕 连翘味微苦而气凉。得秋收之气以告成。故其实能散血结气聚。即其房剖之则中解。振之则皆落。不可想见散结之用欤。(本收气以散结气。自应先归之胆与肝。盖木以金为主。金以木为用也。)其为手足少阳气分药者。以气原于手少阳三焦。而足少阳又为阴阳之枢。举阴阳之气。征诸水火。水火之气。分为寒热者。不能离乎三焦。而寒热之在气血者。为虚为实。或结或聚。即不能离乎足少阳胆。不独外感为然也。先哲云。凡寒热之证。惟足太阳少阳二经有之。本经于兹味主治。既举寒热以冠诸证。则缪氏指重足少阳。义或不妄。然岂能舍手少阳生气之元。而言足少阳开阖之病乎。海藏谓为手足少阳药。诚不易之说也。然则所云泻心火。降脾胃湿热。于义何属。盖三焦者。始于元气。用于中脘。散于膻中。心胃并在是矣。凡阴阳之气不和。则三焦元气化热。先病乎火主之心。并胃脘之阳矣。如举气血开阖之腑。而能散其偏气之结聚。又何心火之不除。胃中湿热之不降乎。(连翘气味俱轻清上浮。与手足少阳其气从下而上者同气相求。故能散二经结热。其主散湿热之结者。以本于金水之性也。)又心主血。气疏而血自化。胃中湿热。亦气结而病于血者也。即此可以思通月水。利五淋之义。本经首主寒热。而贯以热结二字。又知他味清热。性多降折。惟此直以收气为散气。(其气为升为阳)即用于苦寒中。亦犹藉其散结为功耳。如徒以清热概言。彼保和丸中。欲散结聚耶。抑更用之清热耶。甚矣。医理之难言也。 治血证。连翘为中使。第其为物苦燥。虚者多致危困。惟实者宜之。(丹溪) 痈疽已溃勿服。火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弗服。(仲淳) 〔修治〕 黑而闭口者良。去蒂根。研。 根(即连轺) 味甘平。气寒。有小毒。下热气。益阴精。治伤寒瘀热在里欲发黄。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