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一名皂角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
性味 | 辛咸温,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 |
贮藏 | |
炮制 | 入药去皮弦子,酥炙用。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本经》主风痹死肌,邪气头风泪出,利九窍,杀精物。治厥阴风木之病。 |
功用 | |
用法 | 吹之、导之则通上下之窍。煎之、服之则治风痰喘满。涂之、擦之则散肿消毒,去面上风气。熏之、蒸之则通大便秘结。烧烟熏之则治臁疮、湿毒,古方取用甚多,然入汤药最少。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凡人卒中风昏昏如醉,形体不收,口角流涎者,急用稀涎散吐之。然治湿热痰积,肺痈吐腥,及痰迷颠妄,千缗汤、皂荚丸、来苏膏等诚为圣药,常见有激动其痰,锁住不能吐出,顷刻立毙者。其子烧灰存性,能治大肠风秘燥结,祛风逐秽之性可知。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惟孕妇禁服。有疡医以牙皂煎汤涌吐风痰,服后遍体赤痱,数日后皮脱,大伤元气,不可不慎。至于锁喉风证尤为切禁。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观《本经》主治风痹死肌,头风泪出,皆取其去风拔毒、通关利窍,有破坚积,逐风痰,辟邪气,杀虫毒之功。 |
全文 | 皂荚 一名皂角 辛咸温,小毒,入药去皮弦子,酥炙用。 《本经》主风痹死肌,邪气头风泪出,利九窍,杀精物。 发明 皂荚辛散属金,治厥阴风木之病。观《本经》主治风痹死肌,头风泪出,皆取其去风拔毒、通关利窍,有破坚积,逐风痰,辟邪气,杀虫毒之功。吹之、导之则通上下之窍。煎之、服之则治风痰喘满。涂之、擦之则散肿消毒,去面上风气。熏之、蒸之则通大便秘结。烧烟熏之则治臁疮、湿毒,即《本经》治风痹死肌之意,用之无不效验。凡人卒中风昏昏如醉,形体不收,口角流涎者,急用稀涎散吐之。若南方类中由于阴虚火炎者,误用涌剂,愈竭其津液矣,得不在所切禁乎。然治湿热痰积,肺痈吐腥,及痰迷颠妄,千缗汤、皂荚丸、来苏膏等诚为圣药,惟孕妇禁服。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古方取用甚多,然入汤药最少。有疡医以牙皂煎汤涌吐风痰,服后遍体赤痱,数日后皮脱,大伤元气,不可不慎。至于锁喉风证尤为切禁。常见有激动其痰,锁住不能吐出,顷刻立毙者。其子烧灰存性,能治大肠风秘燥结,祛风逐秽之性可知。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