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
性味 | 辛苦温,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拣净以滚汤泡七次,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咳逆寒热。理关格中满,脚气疝瘕,厥气上逆,阴寒膈塞,气不得上下,腹胀下痢,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
功用 | 《本经》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拣去闭口者,否则令人躁闷。茱萸善上,故服茱萸者有冲膈、冲眼、脱发、咽痛、动火、发疮之害。 |
临证应用 | 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厥阴病及温脾皆用之。其治暴注下重,呕逆吐酸,肝脾火逆之证,必兼苦寒以降之。如左金丸治肝火痰运嘈杂最效。小儿痘疮口噤,嚼吴茱萸抹之即开,亦取辛散之意。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肠虚人服之愈甚。凡病非寒滞者勿服。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专取辛温散邪之力。又言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者,以风寒湿痹,靡不由脾胃而入,辛温开发表里宣通,而无拒闭之患矣。至于定吐止泻,理关格中满,脚气疝瘕,制肝燥脾风,厥气上逆,阴寒膈塞,气不得上下,腹胀下痢,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并宜苦热以泄之。东垣云,浊阴不降,厥气上逆甚而胀满者,非吴茱萸不可治。 |
全文 | 吴茱萸 辛苦温,小毒。拣去闭口者,否则令人躁闷。拣净以滚汤泡七次,去其浊气则清香扶胃,而无辛燥之患也。 《本经》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 发明 吴茱萸气味俱厚,阳中之阴,其性好上者以其辛也。又善降逆气者以味厚也,辛散燥热,而燥入肝行脾。《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专取辛温散邪之力。又言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者,以风寒湿痹,靡不由脾胃而入,辛温开发表里宣通,而无拒闭之患矣。至于定吐止泻,理关格中满,脚气疝瘕,制肝燥脾风,厥气上逆,阴寒膈塞,气不得上下,腹胀下痢,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并宜苦热以泄之。东垣云,浊阴不降,厥气上逆甚而胀满者,非吴茱萸不可治。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厥阴病及温脾皆用之。寇氏言,其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凡病非寒滞者勿服。按:椒性善下,茱萸善上,故服茱萸者有冲膈、冲眼、脱发、咽痛、动火、发疮之害。其治暴注下重,呕逆吐酸,肝脾火逆之证,必兼苦寒以降之。如左金丸治肝火痰运嘈杂最效。小儿痘疮口噤,嚼吴茱萸抹之即开,亦取辛散之意。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