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
生境 | |
性味 | 辛热,大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用盐过多,虽一两五六钱,制熟不及七八钱,且容易腐烂。若欲久藏,须同灶灰入罐中,置近火处,庶可经久。 |
炮制 | 生用去皮脐,熟用甘草、童便制。若欲久藏,一味甘草浓煎汁煮,汁尽为度。入阳虚补剂,用黄连、甘草制。 |
质量鉴定 | 古方以一两一枚者为力全,近时专取大者为胜。必正节、角少、顶细、脐正者为上,顶粗、有节、多鼠乳者次之,伤缺偏绉者为下。近时乌附多产陕西,其质粗、其皮厚、其色白、其肉松、其味易行易过,非若川附之色黑、皮薄、肉理紧细,性味之辛而不烈,久而愈辣,峻补命门真火也。 |
主治 | 《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
功用 | 附子生用则散阴寒,熟用则助真元。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凡中其毒,生莱菔汁及黄连解之。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