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 |
产地 | 半夏青齐江浙在处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气味辛平,有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二月生苗,一茎高八九寸,茎端三叶,三三相偶,略似竹叶,其根圆白,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五月八月采根晒干,不厌陈久。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五月盛阳之阴也,半夏生当夏半,白色味辛,禀阳明燥金之气化。主治伤寒寒热者,辛以散之也。阳明胃络上通于心,胃络不通于心,则心下坚。胸者,肺之部,阳明金气上合于肺。金气不和于肺,则胸胀咳逆。半夏色白属金,主宣达阳明之气,故皆治之。金能制风,故治头眩,以及咽喉肿痛。燥能胜湿,故治肠鸣之下气而止汗也。 |
全文 | 半夏 气味辛平,有毒。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 (半夏青齐江浙在处有之。二月生苗,一茎高八九寸,茎端三叶,三三相偶,略似竹叶,其根圆白,五月八月采根晒干,不厌陈久。) 《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脉解篇》云: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半夏生当夏半,白色味辛,禀阳明燥金之气化。主治伤寒寒热者,辛以散之也。阳明胃络上通于心,胃络不通于心,则心下坚。胸者,肺之部,阳明金气上合于肺。金气不和于肺,则胸胀咳逆。半夏色白属金,主宣达阳明之气,故皆治之。金能制风,故治头眩,以及咽喉肿痛。燥能胜湿,故治肠鸣之下气而止汗也。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