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牛黄生陇西及晋地之特牛胆中 |
生境 | |
性味 | 气味苦平,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凡牛有黄,身上夜视有光,眼如血色,时时鸣吼,恐惧人。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而迫之,黄即堕下水中。大者如鸡子黄,小者如龙眼核,重叠可揭,轻虚气香,有宝色者佳,如黄土色者下也。人喝取者为上,杀取者次之。 |
加工 | 得之须阴干百日使燥,无令见日月光。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出两广者,不甚佳。出川蜀者,为上。 |
主治 | 主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牛黄有毒,不可久服,故不言也。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牛黄,胆之精也。牛之有黄,犹狗之有宝,蚌之有珠,皆受日月之精华而始成。无令见日月光者,恐复夺其精华也。牛属坤土,胆具精汁,禀性皆阴,故气味苦平,而有阴寒之小毒。主治惊痫寒热者,得日月之精而通心主之神也。治热盛狂痓者,禀中精之汁而清三阳之热也。除邪者,除热邪,受月之华,月以应水也。逐鬼者,逐阴邪,受日之精,日以应火也。 |
全文 | 牛黄 气味苦平,有小毒。主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 (牛黄生陇西及晋地之特牛胆中,得之须阴干百日使燥,无令见日月光。出两广者,不甚佳。出川蜀者,为上。凡牛有黄,身上夜视有光,眼如血色,时时鸣吼,恐惧人。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而迫之,黄即堕下水中。大者如鸡子黄,小者如龙眼核,重叠可揭,轻虚气香,有宝色者佳,如黄土色者下也。人喝取者为上,杀取者次之。李时珍曰:牛之黄,牛之病也。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能治心及肝胆之病。但今之牛黄皆属杀取,苦寒有毒,虽属上品,服之无益也。) 牛黄,胆之精也。牛之有黄,犹狗之有宝,蚌之有珠,皆受日月之精华而始成。无令见日月光者,恐复夺其精华也。牛属坤土,胆具精汁,禀性皆阴,故气味苦平,而有阴寒之小毒。主治惊痫寒热者,得日月之精而通心主之神也。治热盛狂痓者,禀中精之汁而清三阳之热也。除邪者,除热邪,受月之华,月以应水也。逐鬼者,逐阴邪,受日之精,日以应火也。牛黄有毒,不可久服,故不言也。 李东垣曰:中风入脏,始用牛黄,更配脑麝,从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于府,及中经脉者,早用牛黄,反引风邪入骨髓,如油入面,不能出矣。愚谓:风邪入脏,皆为死证,虽有牛黄,用之何益。且牛黄主治皆心家风热狂烦之证,何会入骨髓而治骨病乎?脑麝从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是辛窜透发之药。风入于脏,脏气先虚,反配脑麝,宁不使脏气益虚而真气外泄乎?如风中腑及中经脉,正可合脑而引风外出,又何致如油入面而难出耶。东垣好为臆说,后人不能参阅圣经,从而信之,致临病用药畏首畏尾,六腑经脉之病留而不去,次入于脏,便成不救,斯时用牛黄、脑麝,未见其能生也。李氏之说恐贻千百世之祸患,故不得不明辩极言,以救其失。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