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曰:出太山山谷,高山者乃佳。今陕西、辽州、均州、解州亦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辛寒,有毒。 |
归经 | 故入肺及大肠, |
药物形态 | 四月生苗,高五六寸,茎似葱白,色青紫多毛,外有黑皮裹茎,宛似棕榈,故初生之叶,亦若棕心。经久渐放,与郁金、秦艽、蘘荷等叶相类也。六七月开花,肉红色,立冬便凋。根似龙胆,及马肠根,长四五寸。 |
品种考证 | 一本二三十科,若百余科者,水藜芦也。水藜芦生近水溪涧石上,茎叶都相同,独不为药用。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修事,去头,用糯米泔汁煮之,从巳至未,晒干用。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蛊毒咳逆,泄利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蛊毒,去死肌。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黄连为之使。 |
配伍禁忌 | 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紫参、苦参。恶大黄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藜芦 (本经下品) 单属上焦,亦是一法。 【气味】辛寒,有毒。 【主治】主蛊毒咳逆,泄利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蛊毒,去死肌。 【核】曰:出太山山谷,高山者乃佳。今陕西、辽州、均州、解州亦有之。四月生苗,高五六寸,茎似葱白,色青紫多毛,外有黑皮裹茎,宛似棕榈,故初生之叶,亦若棕心。经久渐放,与郁金、秦艽、蘘荷等叶相类也。六七月开花,肉红色,立冬便凋。根似龙胆,及马肠根,长四五寸。一本二三十科,若百余科者,水藜芦也。水藜芦生近水溪涧石上,茎叶都相同,独不为药用。修事,去头,用糯米泔汁煮之,从巳至未,晒干用。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紫参、苦参。恶大黄。 先人云:辛生在夏,犹金生在巳也。故入肺及大肠,而治咳逆肠澼。盖肠澼虽属下焦,其因有干上焦与肺,受火郁者,用此辛散,可使上焦开发,宣五谷味,则心肺之阳自舒,肠澼之痰自愈矣。 【叅】曰:藜茨属,亦利器也,芦,苇属,亦食器也。然其形两相似矣。合入太阴肺,阳明大肠,以互相循属盘络而为雌雄腑脏者也。故主肺为是动,则病咳逆之脏气,与肺为所生,则病头疡疥瘙恶疮死肌之藏形。若泄利肠澼,蛊毒虫毒,此病大肠腑气之与形也。气味辛寒,施之风热,颇相宜耳。 (手太阴肺脏之经脉,下络大肠,上膈,属肺;手阳明大肠腑之经脉,络肺,下膈,属大肠;彼此互相盘络,以为腑脏雌雄。内外表里,则手与手为腑脏之雌雄,足与足为腑脏之雌雄,非其腑脏雌雄,则彼此不相盘络。人多习而不察,竟不知手足腑脏雌雄之故。)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