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曰:巴,蛇名。许氏云:巴蛇吞象,捷取巧嗜,糜溃有形,性之至毒者也。谓巴豆之荡练脏腑,开通闭塞,毒烈之性相类尔。 |
产地 | 出巴郡川谷。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辛温,有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木高一二丈。叶如樱桃而厚大,初生青色,久渐黄赤,季冬渐凋,仲春渐发,仲夏旧叶落尽,新叶齐生,即开花成穗,其色微黄。五六月结实作房,七八月成熟,渐渐自落。一房二瓣,一瓣一子,或三子。子仍有壳,独戎州出者,壳上有纵文,隐起如線,或一道,或两道三道。土人呼为金线巴豆,最为上品,他处鲜有。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修治,去壳敲碎,每两用麻油,并酒各七合,煮干,研膏用。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芫花为之使。 |
配伍禁忌 | 恶蘘草,与牵牛相反。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中其毒者,冷水、黄连、大豆汁解之。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巴豆 (本经下品) 毒药攻病,不得不下毒手,亦不得轻下毒手。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 【核】曰:出巴郡川谷。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如樱桃而厚大,初生青色,久渐黄赤,季冬渐凋,仲春渐发,仲夏旧叶落尽,新叶齐生,即开花成穗,其色微黄。五六月结实作房,七八月成熟,渐渐自落。一房二瓣,一瓣一子,或三子。子仍有壳,独戎州出者,壳上有纵文,隐起如線,或一道,或两道三道。土人呼为金线巴豆,最为上品,他处鲜有。修治,去壳敲碎,每两用麻油,并酒各七合,煮干,研膏用。芫花为之使。畏大黄、黄连、芦笋、菰笋、藜芦、酱、豉、冷水,得火良,恶蘘草,与牵牛相反。中其毒者,冷水、黄连、大豆汁解之。 【叅】曰:巴,蛇名。许氏云:巴蛇吞象,捷取巧嗜,糜溃有形,性之至毒者也。谓巴豆之荡练脏腑,开通闭塞,毒烈之性相类尔。故可对待阴凝至坚,结聚留癖。先人博议云:荡则龆龀不存,练则瑕疵尽净,苟非阳气消沮,形如死灰者,未免流毒不辜,慎之。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