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
产地 | 所在有之,江浙、蜀汉尤多,闽中者最胜。 |
生境 | |
性味 | 辛温,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木高丈许,皮色青绿,枝柔而肥,叶长而皱,似椿叶,阔厚色紫。三月梢头开红紫色花,七八月结实,累累成簇而无核,嫩时微黄,熟则深赤。 |
品种考证 | 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鉴别 | |
贮藏 | |
炮制 | 修事,去叶梗,每十两,用盐二两,投四斗东流水中,分作百度洗之,自然无涎,日干之,入丸散者。每十两,用醋一镒,煮三十沸,后入茱萸,熬干用。 |
质量鉴定 | 一子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折,若百千层,轻虚气香,色光明者佳。揩摩手黄,透甲者真。牛黄,坚而不香;又骆驼黄极易得,亦能相乱,不可不审也。 |
主治 | 除湿血痹,咳逆,寒热,杀三虫。 |
功用 | 主温中,下气,止痛,逐风邪,开腠理,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形寒饮冷者,为效颇捷。佐以黄连,用治淡阴,两得之矣。 |
配伍应用 | 蓼实为之使。 |
配伍禁忌 | 恶丹参、硝石、白垩,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设中热人所当避忌,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曰:茱者,火胎于木;萸者,乙胎于甲;吴其产也。故主寒中,其进甚锐,除逐痹闭,其退甚速。开发上焦,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阳生气分之良剂也。故气下者自上,咳逆者自平,痹闭成虫者自杀矣。 |
全文 | 吴茱萸 (本经中品) 【气味】辛温,有小毒。 【主治】主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杀三虫。 【核】曰:所在有之,江浙、蜀汉尤多,闽中者最胜。木高丈许,皮色青绿,枝柔而肥,叶长而皱,似椿叶,阔厚色紫。三月梢头开红紫色花,七八月结实,累累成簇而无核,嫩时微黄,熟则深赤。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修事,去叶梗,每十两,用盐二两,投四斗东流水中,分作百度洗之,自然无涎,日干之,入丸散者。每十两,用醋一镒,煮三十沸,后入茱萸,熬干用。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叅】曰:茱者,火胎于木;萸者,乙胎于甲;吴其产也。故主寒中,其进甚锐,除逐痹闭,其退甚速。开发上焦,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阳生气分之良剂也。故气下者自上,咳逆者自平,痹闭成虫者自杀矣。设中热人所当避忌,形寒饮冷者,为效颇捷。佐以黄连,用治淡阴,两得之矣。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