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名 | 9,10-Anthracenedione,1,3,8-trihydroxy-6-methyl-
|
药物名称 | Emodin
|
异名(中) | 朱砂莲甲素
|
异名(英) | Frangula emodin,Rheum emodin,Archin,Frangulicacid
|
分子量 | 270.23
|
理化性质 | 橙色针状结晶(乙醇或12mm下减压升华),熔点256~257°。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碱溶液。13CNMR(DMSO-d6):164.32(C-1),107.71(C-2),165.40(C-3),108.68(C-4),120.22(C-5),148.04(C-6),123.88(C-7),161.19(C-8),189.44(C-9),180.92(C-10),132.51(C-11),112.99(C-12),108.68(C-13),134.77(C-14),21.44(CH3)。
|
构效关系 | |
药化作用 |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泻下作用 大鼠及豚鼠肠肌实验表明,大黄素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并可被阿托品所对抗。大黄素能与作用器官的肌肉蛋白结合而表现胆碱能的作用。它能抑制ATP酶的活性,抑制Na+、K+从肠腔转运而至细胞,使水分滞留在肠腔,从而刺激大肠,使其推进性蠕动增加而利于排便。其作用特点为:仅作用于大肠而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等整个消化道的机能。 (2)解痉作用 大鼠离体肠管实验表明,大黄素对乙酰胆碱所致痉挛有很强的解痉作用,约比罂粟碱强4倍。 2.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大黄素抑菌作用较好,抑菌的有效浓度为1.5~25mg/ml。其作用为抑菌而非杀菌。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在体外的抑菌浓度分别为15mg/kg, 480mg/kg, 120mg/ml。对临床分离的1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为20mg/kg~160mcg/ml。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大黄素对链球菌亦很敏感,其次对白喉、枯草、炭疽、副伤寒、痢疾、大肠。流感杆菌及肺炎球菌和卡他球菌亦有效。抗厌氧实验表明,大黄素对临床常见的厌氧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8mg/ml能使76%~91%的厌氧菌生长被抑制,其中对最常见的脆弱类杆菌能抑制90%~100%菌株的生长。与常见的抗厌氧菌相比,大黄素对厌氧菌的MIC虽略高于甲硝唑,但与其他抗厌氧菌药物比较,如头孢甲氧噻吩等,其MIC大致接近或优于它们。在抗菌作用方面,大黄素的结晶较为稳定,其溶液也能耐热,但对光敏感,溶液在放置过程中也易遭破坏。 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如下: Ⅰ.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中的呼吸与氨基酸、糖和蛋白质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都有抑制作用。有实验表明,大黄素是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对琥珀酸脱氢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其对NADH脱氢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的。烟酸、核黄素、谷胱甘肽、叶酸和嘌呤、嘧啶化合物能拮抗大黄素对细菌生长、呼吸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是一种竞争性的拮抗。 Ⅱ.大黄素能抑制氨氮的同化及氨基酸的氧化。脱氢和脱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有平行关系。叶酸能拮抗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机理为大黄素可通过影响叶酸的酶系统,从而抑制核酸的合成,进而妨碍蛋白质的形成,影响细菌的生长。 Ⅲ.大黄素对DNA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可与DNA结合成复合物,从而干扰 DNA的模板功能。综上所述,大黄抗菌机制是它能与DNA结合,从而抑制了DNA、RNA 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抗真菌作用 大黄素有抗须发癣菌、大小孢子菌等真菌的作用。 (3)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大黄素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3.抗肿瘤作用 实验表明,大黄素对小鼠肉瘤180、小鼠肝瘤、小鼠乳腺癌、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淋巴肉瘤、小鼠黑色素瘤及大白鼠瓦克癌均有疗效,抑制率均在30%以上(P<0.05),且在较大pH范围内皆有明显抑制作用。50mg/kg·d剂量的大黄素对小鼠B16黑色素瘤(BL)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3%。小鼠每日注射75mg/kg 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率达45%。对艾氏腹水癌(皮下型无效)也有抑制作用,50%的抑制浓度为20mg/ml。大黄素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呼吸的抑制较强。对艾氏腹水癌的某些氨基酸和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有强烈的影响, 50mg/ml 时对乳酸氧化和脱氢的抑制分别为87%和91%。大黄素对癌细胞的糖酵解有刺激作用。大黄素还能延长P388小鼠的存活期,延长率为40%,腹水量和癌细胞数也相应减少,能明显抑制P388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呈剂量依从性。抑制[3H]TdR、[3H]Urd、[3H]Leu的IC50分别为55mg/ml, 50mg/ml和75mg/ml。大黄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分裂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胸腺嘧啶核苷掺入人肺癌A-549细胞DNA的合成,细胞DNA的含量明显降低、可使g1期和S期细胞相对增加,g2期和M期和异倍体细胞相对减少。总之,大黄素的抗癌作用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大黄素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对离体蟾蜍心脏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5.免疫抑制作用 大黄素腹腔注射70mg/kg·7d能减轻免疫器官的重量,减少抗体的产生,抑制碳粒廓清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白细胞数,抑制2,4-二硝基苯(DNC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浓度为10mg/ml时对体外[3H]-TdR、[3H]Urd掺入淋巴细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6.止咳作用 大黄素止咳作用明显,强于大黄酚。 7.利尿作用 大黄素能使尿量增加,促进输尿管的蠕动,尿中钠、钾含量也明显增加。 8.其他作用 大鼠实验性肠梗阻时,肠粘膜组胺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对血中组胺含量无明显影响。大黄素10g/kg灌胃给药可使肠梗阻大鼠肠粘膜组胺含量恢复正常水平。 大黄素能抑制人型多核白细胞LTB4的合成,其IC50值为6.4×100mol/L(无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和26×10-5mol/L(有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并可显著抑制全血中LTB4的合成(兔的半体实验)。对PgE2的合成无抑制作用,表明它是一个选择性5-脂氧酶抑制剂。 9.体内过程 人或动物口服易吸收,吸收后在肝、肾、胆囊分布最多。大黄素可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脂溶性较低的化合物,易于从尿中排出;部分以游离状态排出。小鼠口服91mg/kg,在0~48h内,总蒽醌衍生物由尿及粪排泄量为剂量的53%。其中在0~24h内由尿中排出者为30%,由粪中排出者为21%。在24~48h内由尿和粪中排出为2%。小鼠口服大黄素后,胆汁中蒽醌衍生物明显上升,4h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故认为由胆汁中排出为其主要排泄途径之一。 |
毒性 | 小鼠灌胃LD50为560mg/kg。
|
临床 | |
不良反应 | |
成分分类 | |
用途分类 | 解痉,利尿,抗菌,抗肿瘤,降血压,止咳,致泻,免疫抑制
|
来源 | |
化学号 | 518-82-1
|
参考文献 |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
分子式 | C14H10O5
|
熔点 | |
旋光度 | |
沸点 | |
来源拉丁学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