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药化学成分 > 正文:川楝素来源/药化作用/理化性质/药物名称
    

川楝素

  
化学名
24-Norchola-20,22-diene-4-carboxaldehyde,3,12-bis(acetyloxy)-14,15:21,23-diepoxy-1,7,19-trihydroxy-4,8-dimethyl-11-oxo-,cyclic 4,19-hemiacetal,[1α,3α,4β?,5α,7α,12α,13α,14β,15β,17α)-
药物名称
Toosendanin
异名(中)
苦楝素
异名(英)
Chuanliansu,Azedarachin
分子量
574.6
理化性质
无色针状结晶(甲醇-氯仿-石油醚),熔点244~245°(分解),[α]28/D-13.1°(C=1.75,丙酮)。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吡啶;微溶于苯及氯仿;几乎不溶于水及石油醚。UV λEtOHmax nm(ε):212(6000),303(13)。IR λKBrmaxμ:2.85~3.02(羟基),3.25,6.63,11.4(呋喃环),5.73,8.0(乙酰氧基),5.8~5.85(羰基),6.15(双键)。NMR(DMSO-d6)δ:0.72,1.03,1.25(单峰,碳甲基),1.95,1.99(单峰,乙酰甲基),3.36(单峰,结晶水)。
构效关系
药化作用
    1.驱虫作用
川楝素是苦楝皮的驱蛔有效成分,它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久。低浓度的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持续10~24h,最后渐转入痉挛性收缩。此浓度川楝素对蛔虫神经肌肉所致的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1.25×10\-4 和3.07×10\-5)所阻断,提示川楝素并非拟胆碱类药,可以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较高浓度(1:1000以上)的川楝素对猪蛔虫特别是头部的神经节有麻痹作用。这种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长期受药物作用后而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结果。另外通过结扎口、肛门与封闭生殖孔整条试验表明,川楝素能透过虫体表皮作用于蛔虫的肌肉。另外,川楝素的作用不在于糖代谢系统,川楝素还能使虫体的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期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以上结果阐明了临床上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24~48h),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本品川楝素还能兴奋肠肌,使张力和收缩力增加。故驱虫时不必服泻药,是较理想的驱虫药。川楝素的这种兴奋作用能被苯海拉明对抗,而不被阿托品阻断。
2.其他作用
川楝素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川楝素给大鼠9mg/kg静注或肌注以及0.4mg/kg延脑呼吸中枢注入均能引起呼吸衰竭。对尼可刹米引起的呼吸兴奋,川楝素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在浓度为1.7~2.5×10\-4对大鼠隔肌实验表明川楝素是一个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前神经传递阻断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鼠在不同时间给以川楝素和肉毒毒素后膈肌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改变。给川楝素后1h立即给肉毒毒素,其改变与单给肉毒毒素的相似。如果先给肉毒毒素,5h后再给川楝素,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区突触小泡平均密度为137±18/μ2,小泡明显减少的神经接头约占10%。给肉毒毒素后24h给川楝素的小鼠,小泡平均密度为130±26/μ2。小泡明显减少的神经接头约占19%。结果表明这两组小鼠的神经肌肉接头小泡的密度比单化川楝素的小鼠约高90%(P<0.01)。对川楝素中毒小鼠膈肌神经肌肉接头所做的电镜观察表明,川楝素对亚显微结构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是神经末梢中的突触裂隙宽度增加和突触小泡显著减少。另有实验研究了肉毒中毒小鼠给川楝素后膈肌NMJ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肉毒毒素对川楝素引起的NMT突触小泡减少有较明显的对抗作用。
毒性
川楝素对小鼠一次灌胃的LD50 为2194mg/kg,对小鼠的其他LD50(mg/kg):腹腔138,静脉14.6,皮下14.3,口服244,2。大鼠试验表明以川楝素20~40mg/kg灌胃,能使胃粘膜发生水肿、炎症与溃疡,故胃溃疡患者宜慎用。川楝素灌胃8~10mg/kg使部分犬发生呕吐。犬10mg/kg;40mg/kg间日灌胃一次,连用五次和给猴一次灌胃20mg/kg均可引起肝细胞肿胀变性,肝窦极度狭窄等,谷丙及谷草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细胞肿胀变性是可逆的,当犬的剂量为8mg/kg给予五次灌胃或15mg/kg给予一次则未见转氨酶升高。灌服大剂量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致死原因是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内脏出血,血压下降而形成急性循环衰竭所致。川楝素具有一定的蓄积作用,故不宜连续使用。
临床
用于驱虫。
不良反应
川楝素治疗剂量一般无严重反应,偶有头晕、腹痛、呕吐、腹泻、面红及思睡等现象,个别可出现视力模糊、皮肤发痒等反应,多在2~3h内消失。少数病例则可持续1d以上,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川楝素副作用低于枸橼酸哌嗪及山道年。成人剂量若超过0.8g,则可产生严重反应,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炎,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心脏病、胃溃疡、贫血及体弱者慎用或忌用。肝炎患者禁用。
成分分类
用途分类
来源
楝科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果实、根皮、树皮 苦楝 M.azedarach L.树皮 香椿 Toona sinesis(A.Juss.)Roem.树皮。
化学号
参考文献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分子式
C30H38O11
熔点
旋光度
沸点
来源拉丁学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